《長安學研究》爲陝西師範大學國際長安學研究院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此爲第六輯。本輯分爲“長安學與長安學者”“陝西古道新探”“墓誌墓碑研究”“歷史文化探討”“書評與譯注”“《秦地國風》樣稿選刊”六個欄目,對於促進“長安學”學術探索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书概要论述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技能等问题。主要内容由八章组成。第一章介绍城乡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与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表征及评估方法;第三章概述历史时期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简要演进过程及其特征;第四章讨论和总结文化遗产法的调整对象、法律原则及国内外主要的立法成绩;第五章介绍城市型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聚焦长白山边疆地区(地理学概念上的长白山山系)的历代战事与武装冲突。时间断限:上册始于辽朝建立,终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下册始于民国元年,终于民国二十五年。上册史料,主要来自《高丽史》《辽史》《明实录》等;下册既有档案、报刊史料及各类旧地方志,还有1949年以后编纂的新地方志、文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创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创、权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发表文章涉及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各个领域。全书设有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社会、经济与管理三个专题。
本书从大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全面深入分析研究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地理空间、文化资源、文化传承与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整体情况。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引论部分阐释了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内涵和外延;第一章至至第十二章,从文化地理空间、多元民族、农耕文明、民族服饰、民族歌舞乐、文学、交通、宗教、世界遗产
本书是荥阳鲁庄墓地的考古发掘报告,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七章,发表的遗存包含汉魏、西晋、唐、宋金、清等各时期墓葬和窑址共102处。其中,西晋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家族式墓地特征明显,发表的内容为研究上述各时期的墓葬特征和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编则是对出土的各时期人骨、兽骨、各类金属文物以及植物淀粉粒进行鉴定、检测
本书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及其城市形成发展所依托的主要区域为研究空间,刊发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和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术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重。为武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措施提供合理的参考,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贡献,为地方学、城市学研究探索创新的理
用于装饰目的的颜料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当时史前人类用绘画和素描装饰洞穴。古时候可用油、树脂、阿拉伯树胶、明胶、蛋清、蜂蜡等作为黏结剂。显然,这些有机材料在艺术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明确的识别和更好地了解其退化机制,对于保护文化遗产至关重要。本书中研究了GC/MS和Py-GC/MS技术来鉴定艺术品中应用,
本书是霞浦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史前考古工作与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内容不仅包括截至目前霞浦县境内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田野考古最全面的资料,并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霞浦县境内已知史前遗址的分布特点、年代序列、文化内涵及其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对闽东地区史前文化面貌的认识。同时也为福建史前海洋文
本書匯編清代金石著作《金石萃編》(卷八十七至卷一百二十),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