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爲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最爲著名的典籍。以往對水經注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版本校勘和酈學史梳理兩個方面,而對其中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基本没有解决,所繪製的水經注圖也難稱精準,無法適應現代學術的發展需要。有鑒於此,本書在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以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
《木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是一部集木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于一体的专著,系统阐述木材考古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总结著者20余年来的木材考古实践,分享木材考古研究经验以及大量原创成果,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与木材考古学研究相关的树木年轮分析、木炭分析和木材分析基础知识,并以考古学文化谱系总体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自
自由意味着什么?公共生活中宗教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成为一个美利坚人代表着什么?为何美国人对这些极其基本的问题见解截然不同?历史学家、获奖记者科林·伍达德认为,原因在于北美大陆的居民其实是由十一个民族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从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再到近的总统大选中地图所呈现的红-蓝之
《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对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地点明确的典型彩陶器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所收彩陶器主要来自公立博物馆及文博管理部门的收藏,全集以新石器时代彩陶为主要内容,兼顾了彩陶所属时代、特色,注重突出标准器和艺术品。分省设卷(册),共10卷(册)。各卷(册)以年代为序,每卷(册)收录230余件彩陶,共计2300件以
潘湖遗址位于开封市区中心北部的龙亭公园一带,大部分被淹没于龙亭公园范围内的潘湖和杨湖底部,潘湖遗址发现于1981年春,当时,开封市的园林部门在潘湖中堆筑湖心岛的过程中,意外地触摸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由此拉开了开封城下城考古的帷幕,蒙在开封城下城之上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层层揭开。《开封潘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为潘湖遗址多年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本全国性专业刊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以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刊发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
大家雅事丛书旨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访谈和人生访谈,记录下他们对人生和学术的思考,使得珍贵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并为后辈学者树立起榜样,也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我院40多年来在社会科学界的成果。本书为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周弘自述集,主要讲述其成长经历、求学之路、研究领域以及对学术、对人生的一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
《清史论丛》走到2019年时,已有四十载。四十年来的学术路上虽历经风雨,但该刊能稳健前行,所依靠的是一批有坚定理想、有真挚情怀、有勇于献身科研精神的师友同人。为纪念该刊创办四十周年,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从过去四十周年所刊文章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能彰显清史研究走向的文章进行集结,以便能较为完整呈现四十年来清史研究学者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还原苗族从中国离散到老挝,再从老挝离散到西方的历史过程,同时描述目前赫蒙族在老挝内部的迁徙趋势。本书选取三个典型村寨,分别从经济互动、宗教变迁和婚姻嬗变三个角度讨论赫蒙族在居住国老挝的现实境遇,揭示了老挝赫蒙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存策略,分析了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家族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