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南方典型小流域广东省江门市泗合水流域为例,将野外监测与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相结合,构建基于SWAT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开展非点源污染形成机理、迁移转化特征、时空规律及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等。
本书包括9章:第1章对国内外在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过程监测和模拟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综述,第2章和第3章分别阐述了流域面源污染的物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污染物在不同的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模拟方法,第4章对面源污染排放源强测定方法,小流域尺度和灌区尺度的面源污染水质水量过程监测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第5
本书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选用能够表征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和功能的指标,包括水质特征、生物指标、河流水文、河道指标、河岸带和社会指标6个方面,共20个指标,建立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盘龙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条件价值评估
本书主要包括城市污水现状与可持续应用概论、城市污水土地应用与系统分类、城市污水土地应用系统中土壤水力学、城市污水土地应用系统中的污水水质与污染物去除、城市污水土地应用系统中植物功能与选择、城市污水土地应用系统场地选择与场地调查、城市污水土地应用系统污水预处理和储存、城市污水土地应用系统污水输送与配水系统、城市污水土地应
苕溪流域位于我国农业种植水平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伴随着农业带来的是大量农药的使用。高强度、大量的使用农药,必然会对周围的水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本书主要研究东苕溪流域农业有毒化学品使用状况,包括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的使用情况。通过环境痕量微量农业有毒化学品残留检测技术对环境样品农药多残留、抗生素、激素类化学品和酞酸酯进行检测
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以滇池为代表的富营养化湖泊,普遍存在流域河-湖水质目标不匹配、流域污染物减排不能支撑湖泊水质达标等问题。本书以滇池为例,介绍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方法和实践案例,为提高流域污染治理效率和精准治污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可利用高活性自由基分解难降解有机物,是分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极具前景的技术。本书介绍催化臭氧氧化、非均相类芬顿、活化过硫酸盐氧化、电化学和光催化等典型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在水中POPs等难降解性有机物去除研究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以强化高级氧化还原过程为目标的高效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变化性、地层结构的复杂性、污染物时空分布的高度离散性、隐蔽性、长期积累性、低剂量毒性释放性以及去除的缓慢性,使得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健康风险评估、管理以及污染修复方法不同于大气和地表水体环境。本书从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和污染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介绍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和污染的基础理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
面对我国大部分湖泊污染物负荷远超环境容量、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现实挑战,如何基于流域尺度采取有效的污染综合控制措施,运用适当的方法量化流域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以降低管理风险,是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以滇池流域为例,梳理“源头—途径—末端”污染物全过程多级削减技术体系,建立“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
本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蓝藻的生长繁殖、行为特点及蓝藻毒素的释放规律,阐述了水源地蓝藻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水安全管理的蓝藻监测方案和风险管理策略,总结了水源地和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蓝藻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运用表格和流程图的形式详细讲解了饮用水风险管理预警预案的制定及实施框架,最后本书还介绍了娱乐用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