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2020年春季刊选载的16篇论文以城市史和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作者来自北京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城市书写”栏目4篇论文,阐述近现代北京城市的历史及变迁。“经济社会”栏目5篇论文,考察元代大护国仁王寺的江淮寺产,梳理嘉庆、道光两朝清查八旗抱养问题等;“教育文
鄂尔多斯,中国正北方一块神奇的土地,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使之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沃土、北方畜牧文明的摇篮和古代各民族纵横驰骋的辽阔舞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和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纳包容,使得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古代文化愈显敦实厚重、异彩纷呈。本书出
本书主要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对云南的开发和治理为切入点,重点论述这四位帝王对云南社会进行治理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云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视域对顺治至乾隆时期清朝政府对云南的开发和治理事宜进行分析,内容涉及政治、民生、军事、法制、赈恤、巡阅、城垣等诸多领域,以期为今天建设云南和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所撰写的笔记体散记文,追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城市风貌。所记录的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东京的集市场景,是研究北宋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的文献古籍。本书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大部分,方便国学爱好者阅读及理解,博览国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学熏陶。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成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西南财经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好的区域史研究,一
本書匯編清代金石著作《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至卷四十五),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的發展。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二〇二〇年第一辑(总第十三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发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等,以期推动国内学界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方面的进步。《西域历史语言
本书选取北溪流域的开发主力金沙、银塘、玉兰、碧溪四个村落为典型进行田野调查,结合对民间文献与官方史志的利用,较清晰地勾勒出唐宋以降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并对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区域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不同家族对九龙江北溪中下游的开发、家族势力的消长及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的分析,既有对传统观
都柳江位处黔桂之交,在崇山间蜿蜒流淌。自清开始的河道疏浚,连接了本被险滩恶石阻隔的西江、珠江水路,人和物在通道内流动、交会,改变了都柳江流域社会文化诸面貌。本书以都柳江畔富禄为中心,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历史资料与地方文献,梳理了都柳江下游社会文化历史脉络,并关注其中的市场活动、人群互动以及观念流动等面向,在微观视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