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张爱玲:“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本书分两部分,主要对新月派的译诗理念、译诗特点、译诗与作诗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进行研究和论述。第一部分从整体性文学流派的角度总论新月派的新诗创作理念及译诗特点,第二部分从单个代表性诗人的角度分论新月派部分诗人的译诗观念、思想和特点。
本书将古代的《文心雕龙》与现当代的鲁迅、周作人、茅盾和朱光潜四位文学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与互释,探讨了如何激发和转化古代文论中有生命力的部分,成为当代文学批评建构的传统资源,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正确道路。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导论;历史题材作品的着眼点、文化蕴含与构成方式;现实题材作品的生活化、揭秘性与情感追求;人物塑造:同一性与差别性;叙事角度与手法的比较分析;余论:比较研究的基本点、难点与展望。
本书选取了改革开放40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办学历程中的重大新闻,以期从泛黄的新闻纸中找寻西南交大成长的印记,找寻中国高等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足迹。
本书分为神话思维与历史思维、三才思维与三代文明、上古歌谣与智慧化石、礼义文化与民俗属性、典籍误读与传承误区、楚汉文化与跨界传承六章,具体内容包括:女娲“造人”与盘古“造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史传典籍中的文化符号;诸子精神的定向误读;楚汉文化的交融等。
“以观人之术观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话语特色,却很少受到学界重视。《观人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体系的构建》运用观人学原理及其审美经验,通过对观人诗学批评的内涵范畴、话语体系、批评系统、认知隐喻、方法方式、文体体制、中西对比与现代转换等方面的疏理,来反映观人学对于传统诗学的影响,建构较为完整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为8卷系列学术专著。该著作在外国文学经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语国的经典生成,强调社会语境、文化传统、审美与伦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据;在经典传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译入语国的经典再生成,尤其在关注翻译传播和跨媒介传播,认为文学经典正是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