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编年汇校》是穆旦诗歌完备可靠的一部全集。它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诗人穆旦的全部诗歌作品进行编年和汇校,编年是体例,汇校则是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角度对穆旦作品所进行的文献整理。现存穆旦诗歌共约154首,但至少有120首以上存在着版本歧异现象,修改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见一斑。结合所能找到的穆旦诗歌的全部版本展开
本书收录《汉语文学的文体意识及文体互渗》《儒家经学研究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韵外之致:一种汉语诗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别尔嘉耶夫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章。
本书主要分为六章,内容包括:格韵说的历史渊源、格韵说的出现与宋代诗学的转变、苏轼与格韵说的初步建构、黄庭坚与格韵说的继续发展、范温对苏黄格韵说的总结与深化、格韵说在南宋的演进等。
本书收录了作者2012年以来的微写作实践的部分成果,分为六辑,分别是儿童文学篇、成人文学篇、电影篇、理论篇、悟道篇·思以及悟道篇·诗。本书既是一份观影和阅读档案,也是一张不断延伸的心灵地图。在一个微字招牌不断更新的微时代,微写作理应成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写作实践。本书呼唤真正的微文学创作,而
本书收录了1980至2018年近40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文化副刊发表的100余篇文学性作品,根据作品内容以五个主题分别成辑为:师恩难忘、青春韶华、校园剪影、岁月回眸、闲笔落花,每一辑都20篇左右。这些文章都是福建师范大学校友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写就,带着鲜明的校园风貌。他们或是在求学师大时就文情并茂,或是留校工作中有
本书从数千篇新闻稿中精选了200余篇,内容划分为四个部分,涵盖兰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思政等中心工作,集中反映了学校在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发展成绩。
清末光绪年间,大清国日益衰落,急需有志之士挺身于危难之际。光绪皇帝以及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力求变法图强。而顽固守旧的后党视之如洪水猛兽,极力扼杀。光绪为图反击,将一份召集新军勤王救国的密令封于一方价值连城的砚台内。不料砚台被与后党勾结的武林人士盗取,随派身为御前侍卫教头,同时也是武林人士的八卦掌高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由北京师范大学姚建彬担任主编,作者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本书主要研究阐述了中国文学在英语、德语、法语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年度传播情况,同时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当代诗歌、当代小说、当代戏剧、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并对中国文学的海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也是该学科实施社科院登峰战略学科建设计划的重要举措。集刊拟一年两期(分别于6月、12月出刊),每期字数20万字左右。*期拟在2018年6月出刊。为了因应学术工具电子化、学术规模全球化的新的时代条件,集刊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杰出的代表。她工诗能文,其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擅长从日常口语里提炼生动晓畅的词句,清新隽永,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李清照诗词全鉴》通过原典、注释、译文、评解,对其诗词作品进行了精心的解读,便于广大读者轻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