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甘宁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明确“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入户调研,从村民的视角了解甘宁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为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本书全面解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关系。全书共分8章,阐明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时空演变格局与模式,识别了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模式研究框架与识别方法,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范式,阐明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策略。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针对环境类、地理及资源环境等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与特点,系统地阐述了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介绍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我国环境管理的体制和国外经验,并对区域、废弃物、自然资源、企业和风险的环境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二篇
当前,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因子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的ESG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ESG投资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未来,中国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5年
本书面向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全要素、全流域、全部门、全领域的全域理论框架,结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政策文件,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以空间外溢性和外部性理论方法作为切入点,以重点项目区和重点城市群为主要实证区域,展开了理论结合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均为典型的复杂系统,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非线性交互耦合与胁迫关系,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理论与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解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理论框架耦合魔方(CHNC),论述了其概念、演化规
本书回顾了太湖富营养化过程及治理措施,综述了调水引流工程的水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分析了“引江济太”工程影响藻类生长的潜在因素,调查分析了太湖流域调水工程潜在影响区的水质分布特征,模拟分析了水文水动力变化对贡湖湾蓝藻水华的影响,实验分析了望虞河引水背景下水体氮、磷、硅变化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及潜在的
本书系统阐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任务、主要类型及编制程序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乡村水环境规划、乡村大气环境规划、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规划过程和规划案例,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和易读性。
本书针对美丽中国建设评价工作,构建了以地球大数据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SDGs)指标与本土指标相融合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单项评价、综合评价及公众满意度评价入手,开展了2015年全国地级市尺度的全景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全景评价,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天蓝、地绿、水清、人和4个维度进行了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海西经济区(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包括八个课题,涉及福建省重要资源问题、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问题、海西经济区今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流域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两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海西经济区(福建省)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项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