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环境问题,比如灰霾天气、光化学烟雾污染、臭氧污染等,而现行排放标准已无法满足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开展对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VOCs进行控制和管理,不仅符合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还可以促进环境管理,改善环境空气质
近年来,国际气候政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压力剧增,中国碳减排已由国际公约博弈逐步转向减排路径的合理设计和一系列的政策实践。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经济学也逐渐成为生态经济学界的热门领域。《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建立了对中国碳排放,特别是工业部门碳排放在核算、评价、预测、市场配额方面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化学过程,对环境、气候及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本书通过采样测定武汉地区气溶胶,分析气溶胶组分的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富集因子分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使用Meteoinfolab软件分析与拟合得到武汉地区气溶胶的气流输送路径和季节特点,揭示气溶胶组分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所获部分成果的总结,前后历时8年完成。《BR》作者用翔实的数据、严密的方法、全新的视角,忠实于事实,从全球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着眼,阐明了中国及当今世界碳排放的格局,探讨了碳排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利用全球碳平衡原理,提出了“贡献排放量”的概念,并对全球主要国家的
本书系统介绍大气污染产生、控制及排放的原理和理论基础,重点论述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和装置以及有关设计计算问题,并结合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作者将脱硫、脱硝、有机废气治理与除尘放到同一层面上阐述,不仅解决了传统教材中层次不够清晰的弊端,也突出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四大主要方面。本书内容力求学以致用,体现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对企业碳减排管理人员常见的162个典型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内容包括碳减排政策标准、中国碳排放状况、碳核算与碳核查、碳交易、企业碳减排技术。本书的问题主要选自作者为企业实施碳盘查、碳核查时企业人员提出,以及在万家企业范围内公开征集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
本书基于二氧化碳总量减排的大背景,围绕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路径及对策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采用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能源经济学、运筹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模型和方法,从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视角,深入探讨和分析了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结论和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书内容包括: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室内空气污染监测;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思路等。
本书围绕低碳发展,系统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方式、居民消费、重点工业部门、城镇化、交通、区域发展、国际贸易、技术与政策、低碳城市等重大问题,深入剖析不同领域和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动态变化,提出中国碳排放达峰前和达峰后两个不同阶段低碳发展的建议。
本书以组织机构参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全流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碳市场基本情况和我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组织机构如何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