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词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角度,即文献研究、史论研究和审美研究,此外也重视词学批评方法的探索,并且尝试用批评方法作为桥梁和纽带,把文献、史论与审美联结起来,形成一条层次分明、方向清晰、比较完整的词学研究路径。这一研究路径的特点,非常重视文献在词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但又没有使研究的视野局限于发现和整理文献,而是强调充分
本书缘于吴向京老师在北大关于“侠义文化的演变”的讲座,它跳出了文学的视野,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去探求侠义文化的演变及其意义。分为启篇、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上篇讲侠义之理,下篇讲侠义之史。上篇试图从哲学、社会治理等角度探讨侠的产生以及其存在必要性,从“义”的精神本质挖掘侠的起源和精神特质,并从中国礼制发展和法制史,探讨侠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和宋词被称为“双绝”。孩子从小诵读唐诗、宋词,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为此我们精心选编了本书,并针对少儿的阅读习惯,配有精美插图、注释、译文、赏析和知识拓展等版块,有助于少年小朋友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并有益于培养孩子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
《红楼梦》真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不仅仅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智慧,还有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雅文化”。欧丽娟讲《红楼梦》,“用学问一提”,让《红楼梦》的视野“作高一层”,让大家看到传统中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雅文化”,以及精神层面的涵养和优雅。 风靡华语世界的“红楼梦”名师欧丽娟全新作品《红楼十五钗》,十
《千家诗》是宋代谢枋得编选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对少年儿童学习、背诵唐宋诗歌,了解唐宋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有很大帮助,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适合少儿观看的、与书中内容相配套的讲解视频,使广大少年儿童可以
《中唐吴中诗派研究》选取中唐时期的吴中诗派作为研究对象,吸取学界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报告主体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中唐吴中诗派人员构成的界定。主要为其正名,界定其主要成员范围:皎然、顾况、颜真卿、陆羽、张志和、秦系、朱放、李冶、灵澈,对其生平一一进行勾勒。第二章,中唐吴中诗派的构成基因分析。从地域
本书内容包括15篇古诗词及作者对15篇诗词的解读:这15篇古诗词为蒹葭、关雎、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木兰诗、行路难·其一、将进酒、黄鹤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锦瑟、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扬州慢等。作者对每一篇诗词的解读包含背景介绍、文本解析和窦神解读三部分
本书通过国风水彩作品,将近百首古诗词的场景再现,展示了作者强大的水彩画创作能力,旨在激发读者寻回古诗词的记忆.读者可通过水彩画的欣赏和训练,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书中画面精美卓越,令人赞叹;教程部分清晰明确,步骤细致,读者可轻松跟画,并且成就一幅幅完成度很高的水彩佳作。 本书适合对国风水彩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
本书主要探讨文体间的交互关系。明代既是词体文学的低谷期,又是戏曲的辉煌时代,二者同为音乐文学,长期交融共生。大量词作寄生于戏曲中,并承担“开场”等特定的结构功能或情节功能,这类词作具有相当可观的文学价值和词史意义。
本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诗歌“一观两翼”的语言问题,主要探讨当代诗歌语言观,以及诗歌语义、结构层面的四个问题和文体、功能层面的四个问题,**限度破除对诗歌语言的认识误区,探索当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致力于跨学科交叉研究,深度推进语言学、符号学、哲学等领域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在诗学研究中的应用,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