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学研究文献汇刊·考古编·金石卷(第十三辑)》匯編清、民國金石著作《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秦汉瓦当图》《秦汉瓦图记》《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昭陵六骏赞辩》《瘞鶴銘考》《石門碑醳(附:石門碑醳補)》《長安獲古編》《求古録》《金石存》十種,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
《如皋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江苏卷》按照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江苏省、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和江苏省、南通市委党史办公室关于编撰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意见,以地方党史专著和文献为依据,以老区发展为主线,以老区人民为主体,记述了1921-2018年如皋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发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等,以期推动国内学界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方面的进步。本书为第12辑,收录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西域历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辑设学术概览、文化纵横、史事考索、近代掠影共4个栏目,刊载史学理论、文化保护、文献探析、西风东渐、社会变迁等方面的论文15篇。全辑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史学探索为中心,兼及不同学术视野下的现实关怀。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设有域外博览、语言文化、思想之域、理论之维、莲池书苑、名家访谈、硕博论坛等栏目,重点刊登体现燕赵地域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和反映燕赵传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论文、报告、评论、随笔和访谈录等。
《长安学术》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的综合集刊,服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集刊收录的内容涉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各二级学科的内容,包括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等)、文献学等,此外还有书评等内容。书中主要刊登中国语言、文学等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展示前沿成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
南苑是中国历史上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互相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辽、金以来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历史见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苑承载了封建社会都城的部分政治功能。辽代,长于骑射的契丹统治者在南苑举行捺钵围猎活动。金代,海陵王常率近侍“猎于南郊”。元代,同样以“下马飞放泊”做为游猎和训练戎马的重要场地。清代,
北魏洛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城南拓展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为隋唐洛阳跨洛水建城开创了先例,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相较于宫殿、里坊、市场、寺院、园林等研究之兴盛,北魏洛阳城南的研究略显沉寂。本书利用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人地关系学,从居民与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视角,试图揭示北魏洛阳城
自1842年开埠以后,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租界,在以其殖民地形态成为中国耻辱的标记的同时,也因快速崛起的繁荣为世人瞩目,从而理所当然地具有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的历史地位。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西方文化,正是经由上海一隅,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为一般社会所认知和接受。本书图文并茂,撷取上海zui早的旅游指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