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仲裁实务精要》的内容涵盖了仲裁协议、可仲裁性、仲裁当事人、仲裁员、仲裁程序、仲裁裁决以及境外仲裁等各方面仲裁实务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书以实务和问题作为导向,在相关问题的论述上,既有理论的铺垫,更有实际案例的佐证;既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有长期观察得出的答案和技巧。
本书基于清朝政治法律史料,结合当时的民族及边疆政策,从清朝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以官方处置的案件为主,对清朝涉藏刑事案件的处理情况及原则进行了客观分析,从法律和政治层面揭示案件处理背后的政治理念,以期为现代民族关系的和谐共融提供历史启示。
本辑分别从理论探讨、田野调查、纠纷解决机制、地区治理、侗族法人类学专题等视角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驯服还是掉这匹人头马?——关于法律人类学身份的几点思考、法律人类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2010-2014等。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法律史研究群于2015年7月举办的“第一届近代法律史论坛暨纪念瞿同祖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以“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为主题,探讨以下议题:传统法律及其近代变革、体制变革与司法建设、革命政权的司法与政制、人物与法律变革、中外法律互动等等。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
本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书中作者们深入田野,直面真实世界,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基于权利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
本书从行政法治的角度来研究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现代化与农民工权益保护”、第三章“行政权:在管理与服务之间”、第四章“农民工权益保护与政府角色”、第五章“农民工权益保护过程中的政府间博弈分析”、第六章“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方向与思考——从社会行政法的角度”。
《北大法律评论(第16卷·第2辑)》共十一篇文章,内容涵盖刑法、宪法、民法、政治学、案例分析等诸多方面。本辑专题为"风险升高与结果归属",收录了三篇文章,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蔡桂生、徐然和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王俊。本辑其他文章质量也很高。其中,《敲诈和有偿不闻违法性的法经济学分析》一文以21世纪网站媒体
国际投资法治化水平的提升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的变化,要求中国双边投资条约必须完成法律化的转型和发展。《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研究》综合运用法理学、国际法学以及民法学的知识,以法方法论为工具,通过法实证分析、比较法分析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考察中国双边投资条约法方法的现状和沿革入手,在多边条约和双边条约本质分
《国有股权行使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国企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国有控股股东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国有股权的转让权以及国有股利分配权等问题。该书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均有创新性,论证比较充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最高院、最高检陆续发布了多个批次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性案例对于最高院、最高检稳定地推进中国司法进程、统一法律在全国的适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司法先例与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记录并参与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过程。本书上篇首先从历史和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