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西北内陆河地区的水文学研究为主线,以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为目标,总结水文循环基础研究、水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的成败经验与教训,提出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基本宏观思路,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化学、物理和生物分析方法的巨大进步,使得研究者们能在分子、细胞甚至神经水平探索气味分子的影响。本书基于气味科学的复杂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物质和它们的生理学和毒理学效应,以及常被忽视的心理学效应,以对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冻圈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通过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北多年冻土区大量多尺度观测试验与模拟研究,系统阐明了冰冻圈变化对生态系统及其碳循环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时空变异性与未来趋势。利用基于过程的植被动态模型和陆面过程模型等为基础,发展冻土和积雪变化驱动的寒区植被动态模型,模拟研究不同类型
本书是作者对整体研究成果的提炼、归纳和系统总结。全书分为引言及上、中、下篇,上篇为理论方法研究,介绍了系统评估框架,建筑数据采集与建库方法,地震危险性、结构易损性、社会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与模型,加固决策体系,保险制度建立与费率厘定方法,震后应急决策等内容;中篇为系统开发研究,介绍了系统开发平台、关键技术及相关模块开发流
为了加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物理机制研究,协调物理机制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方程适用尺度和模型应用尺度,本书在代表性单元流域这一全新的流域空间离散化方法基础上,将热力学系统方法融入水文学建模方法,归纳和建立了若干流域水文本构关系,通过学习、继承和创新,构建了基于宏观尺度微分方程的代表性单元流域水文模型,并对模型在不同初始条件和边
本书以离散参数反演理论为对象,在介绍反演理论所需要的编程和基本数学工具基础上,系统讲解了线性反演理论的三种观点,并介绍了非线性反演理论、因子分析和连续反演理论的思想和要点,还讨论了地球物理的典型反问题,以及离散反演理论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实例。本书包含十四章,第一章讲述了反问题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回顾了即将用到的概率论基础
径流是区域和全球水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演变已成为水科学领域国内外关注焦点。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直接影响,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Budyko框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物理意义,基于该框架开展的水循环演变与归因分析研究已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之
本书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河网区水文过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文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面临的剧烈外部变化环境;综合运用水文学、水力学、系统分析、复杂性理论等,分析了河网区城市化建设、河道挖沙、河口围垦等典型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河网水系结构以及河道地形的影响;
施雅风年谱是一部记载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年谱以生前日记、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地记述了施雅风自出生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施雅风早年立志当地理学家,因患国忧民走上革命道路;三年困难时期赴西北开创冰川冻土科学研究事业,推动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冰冻圈与
本书首先研究东江流域,其主要目的在于在非一致性的条件下研究水文模型与数学统计模型在不同情况下径流预测与模拟的适用性,并对模型的精度以及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同时通过Copula函数和模型结果分析流域地表径流变化情况。另外,针对黄河流域,基于数十年来黄河流域77个降水站点实测日降水数据以及湿度、蒸发、温度等气象数据和七个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