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耦合机理及方法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区地学跨学科研究热点。《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集成模拟》系统介绍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集成研究进展,全面阐述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尺度效应和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耦合建模框架和空间显
《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是关于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专著。三峡及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建成运用对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影响,以及在洞庭湖出口和鄱阳湖出口建闸,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系统研究了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关系演变规律及趋势;分析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涉及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要求,以及四川盆地及其邻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下篇为实习分区,涉及七个实习区的实习区概况、实习目的与实习要求、实习线路和实习内容、北京资料等。每章均设置思考题。
本书从区域地质的角度总结了可可西里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内容涉及构造特征、沉积地层、岩浆活动、高原夷平面、冰川、冰缘地貌和水系特征。本书将可可西里与整个青藏高原的发展演化相结合,揭示了可可西里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在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的重要意义。
本书共8章,基于年代测定和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系统论述了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阿拉善高原、坝上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灌丛沙丘形成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这些区域几个世纪以来的水分条件、风沙环境和沙漠化过程等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本书这29篇文章,是作者昔日创立大陆层控构造学说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尔后该学说的重要发展。这些文章,突破了就地球论地质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中,长期的渐变的造陆运动(降升运动),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短暂的突变的全球性造山运动(水平运动),乃至板块构造的诞生,则是陨星撞击的产物。这些文章,还创立了压剪性正断层、
本书内容包括:地球表层建模的概念与问题;经典曲面建模方法;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体系;HASM多重网格法;HASM适应算法;数字地面模型构建;数字地面模型HASM尺度转换等。
以人为干预为主线,耦合自然过程,以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单元,从研究人为干扰下的石漠化过程机理和人为干预下的石漠化生态特征出发,以石漠化生态恢复的人为干预响应为科学核心,揭示不同地貌背景、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干预下石漠化的演变机制,通过多尺度、多类型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观测集成研究,综合分析诊断退化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一个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组织协调和研究的机构。几十年来,综考会先后组织过数十个归属中国科学院领导的科学考察队,并相应建立研究体系。因此,《会志》中把各考察队的历史放在了重要位置。《会志》共分十篇。第一篇概况和发展历程,第二篇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三篇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第四篇研究室、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他对北极事务感兴趣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北极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意义,重点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极地规则及其对北极航运的影响,也论述了这些法律发展对中国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北极海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