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记载墨子的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为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
《庄子》又名《南华经》,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观,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多方面,是战国时期道家经典著作。本书属于漫画版《庄子》,对《庄子》中的千古名句进行直译的同时,用轻松有趣的漫画故事阐述名句背后的哲理思想,是青少年了解和阅读国学经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言辞尖锐,气势磅礴,其中的诸多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篇首部分列出本书中的名言名句和译文,然后用与名言名句内涵想通的历史典故
拙著运用现代阐释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论语》进行译介的同时,对文本逐章进行系统的现代阐释,对一些原文的阐释争议提出了新的观点。在评析中,注重运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等多个维度,在追求原意的基础上,做出现代的新阐释。
《《论语》的文学艺术新诠》主要分作上中下三个部分,探讨《论语》的文学艺术表现等问题。其中:1、上编:《论语》与孔子作为*部分,主要就与本书相关的《论语》研究的系列问题,作追本清源的工作。具体涵盖《论语》的命名、作者、成书时间与《论语》的思想研究等内容,是本书随后研究的基础内容。
《孟学研究:探《孟子》》是作者的孟学文集,内容涉及《孟子》研究,明清孟学研究。辨析孟子人性论,指出其内在矛盾。宏观俯视明清孟学,展示成就,指出不足。考察戴震孟学四书所反映的戴震人性论、理欲观的嬗变历程。倾力挖掘焦循《孟子正义》的学术成就、孟学地位及影响,并指出其疏失。辨析《孟子》,推举圣典;考辨孟学,弘扬圣学。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论语》诠释文本细读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
本书是对《庄子》内七篇的哲学解读。使用现象学的一些观点对庄子思想加以重构,使之获得现代化,纳入当代学术的语境中,为建构中国现代哲学与美学提供本土的资源。主要取向是,促使庄子思想中的身体哲学之因素,从潜在状态过渡到显在状态,改变对庄子的传统认识和固定认识(“心学”)。因此,本书是庄子诠释的身学范式的一种开拓。按照本书的观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是《四书》中篇幅较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富意蕴、具理论和见气象的著作,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中庸全鉴(典藏诵读版)》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
《读古人书》系列选取我国古代对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以选本的形式呈现每一种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智慧,采用原文注释译文解说的新颖结构,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亲自执笔,使读者如同亲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读书课,真正无障碍读懂古人智慧。《读古人书之<韩非子>》出版后,广受好评。 《读古人书之<孟子>》是本系列第二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