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遗址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代、汉代、两晋南朝、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遗存进行归纳、总结与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三峡渝东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最重要的
容美土司自元至大三年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历经425年16代24位司主,是当时西南诸土司中最强大的土司之一。容美土司遗址集群规模极其庞大,尤其是形成了以中府、爵府、南府、北府、西平府为中心的五大遗址片区,在西南诸土司中也极为少见。各遗址片区内发现的遗存类型有官署、洞府、戏楼、关隘、石刻、寺庙、城门、桥梁、津渡、道路、
2015年,为配合吉林省集安市洞沟古墓群墓葬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的实施,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馆对山城下墓区的114座墓葬进行考古清理。本书全面梳理了本次考古工作,对114座墓葬的地理位置、保存现状、墓葬类型、出土遗物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图文丰富,内容翔实,为研究高句丽墓葬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集刊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
本套丛书记载了从神话传说-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历史,采用手绘画风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
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一直备受中国学界和东南亚、太平洋学界的重视。但在这些研究中,福建大多是被作为一个边界地区来对待的。论者或从中国文明的中心看福建,将福建作为中华古文明辐射地区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看福建史前史,福建是“百越”的一部分。虽有学者力图从太平洋史前史的角度看福建,但由于受材料的限制和语言的隔阂,
本书利用报刊、文集、日记、回忆录等多种史料,对1926年西安被镇嵩军围困期间的社会状况进行论述,从不同视野深入考察、勾勒、分析西安围城期间的各直接相关方—镇嵩军、守城陕军、国民联军、城内居民对此次围城的理解和认知,探求其背后的复杂原因,以期推动学术界对这一战役的研究。
本书是一部关于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及其所倡议的《列里赫公约》的综合性研究著作。《BR》本书主要为2005年4月15日在圣彼得堡律师事务所举行的国际科学实践会议以及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5~15届“列里赫遗产”国际科学实践会议的资料,充分肯定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本人以及《列里赫公约》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早、使用时间久、空间跨度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出版《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8)》。该
波罗村遗址位于成都市郫都区郫筒镇,地处沱江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呈东北—西南向不规则形带状分布,属于区域性中心遗址。遗址先后进行过四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代、唐宋、明清等时期遗存,以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商周时期遗存均属十二桥文化范畴,遗迹丰富,遗物众多,以陶器为主,可复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