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我国公用事业垄断经营格局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分析公用事业垄断所产生的投资效应、产业效应、消费效应和收入效应,在公用事业领域的营业准入、公共产品交易的具体过程、公用企业经营的多个环节、公用事业垄断的损害赔偿四个层面,对公用事业垄断经营整体性法律规制作立法安排和制度设计,并针对典型个案提出相应的改革途径、法律规制与立法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庆祝建所60周年,特出版丛书“《法学研究》专题选辑”(丛书主编为李林、陈甦),以专题形式汇编建所以来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在理论上学术水平较高、在实践上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有一定影响的文章,再由主编撰写两万字左右的“导论”放置文章之前,系统梳理本专题多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脉络。本丛书拟出版15本。本书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20)》发布了中国职工状况最新指数,反映了中国职工在就业、收入分配、养老保险、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集体劳动争议、新闻话语等领域的最新状况,并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职工工作与生活状况、非公企业职工状况与工会工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工会效应、京津冀地区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现状、建立职工劳动安全权益定期协商
公共风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面对的风险。本书从个体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风险社会的特性,系统地梳理了社会视角的风险社会理论和个体视角的风险认知理论及相关研究,分析了如何使个体成为风险共同体成员的机制。此外,本书也从多个方面研究了不同类型风险下人们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包括对不同类型风险的认知及风险治理等。
《法律和政治科学》是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类学术集刊,旨在推动法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等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倡导“大社会科学”理念,并鼓励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合作。本书为第2辑,以“司法过程的组织运作”为题,将司法中所存在的前沿问题置于政治空间加以论述,目的在于扩大对司法具体问题的法理分析要素,力求对我国
《政治人类学评论》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第一份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书为第12辑,收录了4篇博士论文,内容分别涉及移民治理、救灾政治和村庄网络空
刑事法治建设和刑法学研究的历程是一个贯穿刑法理念之研究、革新的过程,各种理论五花八门。这些“革新”表面上似乎在关注刑法的适应性和社会性,关注个案的正义,实际上却在不断地冲击或销蚀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意蕴,这可以为明显地体现在以下的论争中:一是对于刑法确定性的讨论;二是对于“风险刑法”的激辩;三是“敌人刑法”理论的出现;四
本书从国家大数据战略定位入手,对大数据应用与大数据战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本书从大数据基础理论和国家战略入手,在梳理、总结发达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治理、经济治理、统计融合、金融治理、企业数智化转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新型城镇化、健康医疗8个角度阐述了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分析大数据在使
本书围绕着“提高养老机构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养老机构人员服务与管理水平”、“实现养老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四个方面进行编写,以期提供一本较为全面、务实,兼顾前瞻性、现代性与实践性的实用读本,以推进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专业化、服务手段精准化、服务过程安全化、服务管理高效化。
该书阐释和说明了在当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增进文化自信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性课题。文化自信到底如何作用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才是“说到底”的自信?应当如何把握当代文化自信的本质?当前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又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