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冠、王建军、林和山主编的这本《中国典型滨海湿地》简要介绍了滨海湿地的定义、功能、湿地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中国滨海湿地分类、中国滨海湿地的分布及其面积变化等;重点描述了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演变机制和趋势、退化的机制,以及中国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
本书是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的主要成果集成。在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的目的、意义、任务、方法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生物类群变化、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自然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人居环境变化
本书系《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第一分册,也是本系列专著的综述。由郑度院士主编。内容包括5篇21章。第一篇,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概述。综合分析了中国自然环境的主要形成因素。分章阐述了气候、地貌、海洋、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动物地理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第二篇,中国综合自
按照北极的不同领域,如法律政策、政治外交、开发保护、气候变化、中国参与等,对北极地区各方面的发展动态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全面总结和客观分析北极地区的现状、科学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未来的方向和领域,并对于其中的焦点、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阐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探索与实践》是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EM课题组多年以来对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研究的成果总结。课题组通过多次野外实地考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典型样区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拓展相结合等一系列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数字地
中国是山地大国,起伏度小于200m的丘陵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2%,起伏度大于200m的山地面积占55.2%。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山地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山地环境与生态问题日趋突出,山地环境保护与退化生态建设成为当今山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山地环境理论与实践》系统地总结了作者近三十年来在山地环境
《沙漠大探险》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科考探险资料,记录了科学工作者在极端环境下的风雨历程,既使人振奋,又饶有趣味。作者用丰富的科考图片和独特的审美视觉,让读者重新认识沙漠,体会探险意义。那些号称“生命禁区”的茫茫沙漠,却也许是考古学家的乐居,是古老文明的钥匙。科学探险是严肃且浪漫的征程,这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人类宝贵的财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运动和地貌演变都非常剧烈的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和演变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王兆印、李志威、徐梦珍所著的《青藏高原河流演变与生态(精)》的主要内容包括青藏高原抬升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发育和高原六大水系河网结构的影响、高原河流尼克点的形成及崩塌滑坡堰塞湖的演变规律、三江源辫状和弯曲河流形态动力学及弯道裁弯机理
《福建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丛书:福建典型滨海湿地》介绍了滨海湿地研究进展,阐述了福建滨海湿地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滨海湿地环境质量、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探讨分析了福建滨海湿地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尝试对福建典型滨海湿地:三沙湾、兴化湾、诏安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九
本书收录沙漠学、沙漠化防治学、风沙物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植物学、水文学、气象学、土壤学、绿洲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中与沙漠科学密切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动植物名称、沙漠地区的地名和相关研究机构名称等,近60000条。考虑到使用方便,还设有2个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