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蛛科是蜘蛛目中种类最多的科之一,全世界已有记录的跳蛛多达500余属4400余种。该科蜘蛛体形小,形态多姿,体色多彩,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善跳跃,活动能力强,不结网,游猎生活,性情凶猛,专捕活虫为食或杀而弃之,食量大,耐干旱与饥饿,在非饥饿状况下仍具有捕杀害虫的习性,是农林等多类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控制农作物、
《中国茂兰两栖爬行动物》介绍了中国茂兰地区两栖爬行动物94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8科18属32种(含1未定种),爬行动物2目12科39属62种,包含新种1种:荔波异角蟾;茂兰地区特有种3种:荔波壁虎、茂兰瘰螈、荔波睑虎。多数物种都配有彩色照片和在茂兰地区的分布图,以及详细的形态、生态环境描述和可量性状的测量数据。
《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第二版)》对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的名录和图谱进行了总结,查明了我国海区的浮游桡足类的种数;多年来,桡足类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变化,一些种的学名有变动,《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第二版)》总结了发生变动的种名录;对我国的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图谱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方便查阅;将我国海区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动物区系分类分布调查与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计划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站近20年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对神农架陆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汇总、分析与研究,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
本书是我国极地科学考察首部生物系统学专著,也是我国首部水螅类系统学与多样性专著。结合形态与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手段,系统描述了我国60多年来在中国海和南、北极海域30多个科学考察航次所采集到的近2000号、104种桧叶螅科刺胞动物,发现3新属、4新种,建立20个分类新组合,对部分属、种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厘定,图文并茂,并发
该书属于生物统计学范畴,生物统计学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为生物信息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相信生物统计学在未来的学术领域内,仍将保持重要的引领作用。该书由数量遗传学领域国际名校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的知名教授FikretIsik等人编写,涵盖了当前动植物育种领域内遗传评估的最新方法、技术和手段,打破了传统数量遗
本书用300多幅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猫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形态、功能及组织结构,将各个部分的结构、组织学形态通过一种简明的图谱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内容与兽医实践相结合。本书适合动物医学、生物学、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师生、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神农架以其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物生态过程,维持着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本书是目前神农架最全面的鸟类指南,收录了神农架394种鸟类,并提供了200种神农架本土野生鸟类高清影像,用镜头将其千姿百态的美丽瞬间定格。本书不仅从鸟类的识别特征(侧面、正面和背面等)、生态特征(集群、繁殖等)两方面精选了野外获
本书合计14章,重点介绍了江西水鸟多样性的时空动态、濒危水鸟的数量分布、集群行为、时间分配、潜水行为与取食行为、能量支出、栖息地选择等的研究成果,研究物种包括东方白鹳、4种鹤类、中华秋沙鸭等濒危物种,还包括一些常见物种。
长江口是我国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宝库。独特的生境条件和充足的生源要素,使长江口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成为我国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物质保障。然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种质严重退化,濒危物种逐年增多,保护好长江口优良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