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植物资源是能够为畜禽放牧采食或人工收获(加工)后用来饲喂畜禽的植物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而形成的再生性资源。它是发展草食畜禽的物质基础,对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历经近20年的考察、收集、鉴定、评价研究并总结前人的调查结果,经系统整理、鉴定、分析编著而成。本书共收录了1
本书对全球藜麦研究进展和可持续生产进行了概述。全书分为12章:第1章藜麦面临的挑战;第2章智利藜麦的起源、驯化、分化和种植;第3章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南美的栽培技术;第4章藜麦在玻利维亚南部高原地区不同时期的产量变化;第5章藜麦害虫及利用天敌和藜麦代谢产物的生物防治;第6章安第斯山地区藜麦育种、种质收集、原生境保护及育
《绿色超级稻的构想与实践》是一本集水稻基因组研究、品种资源研究、分子技术育种和常规育种研究为一体的学术著作。围绕培育"基本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的绿色超级稻这一战略构想,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绿色超级稻的概念和实践思路。
《烤烟种植生态适应评价》以研究烤烟种植生理生态适应为主,重点论述低纬高原紫外辐射强度变化和烤烟稳定碳同位素(13C)分布值与烤烟生理特征、品质及香气风格形成的关系。内容主要包括UV鄄B辐射对植物生长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低纬高原UV鄄B辐射强度变化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及UV鄄B辐射强度模拟与烤烟种植、烤烟种植对减弱UV鄄B
稻田生态种养高效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本书在介绍我国稻田种养发展概况、阐明稻田种养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十几种稻田种养模式及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重点讲解
本书是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果,主要展示体系建设开展以来的生产技术研发、试验和示范推广情况。全书共6章,第1章在概述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技术体系的运行及成效进行说明;第2~5章总结了马铃薯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相关技术成果及试验案例;第6章对所开展的生产技术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利用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或化感潜势)可以实现环境友好和农业持续发展,从而建设生态文明。小麦化感作用为其活体或残体释放短链脂肪酸、酚(酸)类和羟胺类等化感物质,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虫害的潜力。本书详尽介绍了随基因型、品种、生长部位或组织器官、生长期、受体等小麦化感作用的变异特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中的次生代谢化学基础、荧光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部分综述了指纹图谱产地溯源技术建立的背景、意义、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尤其对矿物元素产地溯源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仔细剖析对溯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讨论;第二部分至第七部分为近红外产地溯源技术、电子鼻产地溯源、矿物元素产地溯源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对水稻的产地溯源、品种保护的分析结果、讨论及相关结论,并提出进
本书以云烟品牌·重庆基地为例,系统阐述了生态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综合考虑了烟区生态大环境和烟田生态小环境,对烟区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开展的土壤微生态健康保育技术、高效营养施肥技术及降低烟草重金属镉(Cd)含量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还初步探索了绿色植保技术,进而形成了集产地环境条件、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
《粮食主产区适宜灌水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介绍了河南省粮食主产区适宜灌水技术,具体内容包括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农业高效用水概况、主要粮食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高效节水型种植模式研究、小麦-玉米连作适宜灌溉方式与配套实施技术研究、粮食主产区适宜灌溉技术集成与应用等。《粮食主产区适宜灌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