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十五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2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本书运用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各具特色又相生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内在气韵和精神品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
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新品种。 全书从考古学是怎么来的、考古学何以可能、考古学在做什么、考古学与你我四个部分讲述考古学学科的简史、内容、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向公众普及了考古学这门学科,既通俗易懂,又能反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价值,是一部优秀的学科普及读物。为初学者、非专业读者普及考古学的基
19世纪末期,随着西北边疆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加快推进“藩部内属”“行政一体”进程,试图通过“改土归流”对西北民族社会进行改造。本书基于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系统梳理了近代西北地区“改土归流”历史进程,结合多学科理论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与手段,试图揭示西北地区民族社会近代化改造的本质与规律,以期完善近代西北土司制度
王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但其人生经验的意义更要大于这个学科本身。本书不仅回顾了王瑶的治学成就,还将呈现他作为学人的完整形象,还原他所遭际的时代。全书收录的两百多幅图片,涵盖王瑶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书等,在言不尽意处撑开了历史的褶皱,让后来者有可能与大先生“晤对”,近距离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1918-1933年是德国历史中劫难重重的时期。如果魏玛共和国没有失败,希特勒也没有掌权,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将会不一样。究竟是魏玛共和国选择了逃避,还是其内核的重要部分已经失败,这个问题至今都充满了争议。温克勒没有草率地回答这个问题,他将前因后果条分缕析后,
本书立足于考古学者视角,以测量误差为起点阐述考古数据的统计意义,强调可视化图形对展示考古信息的重要作用,利用统计原理描述考古数据所蕴藏的考古信息。在相应章节中首先简要介绍相关统计原理,同时较详细地阐述统计数据的计算过程,并配有实际考古案例,以促进考古学者短时间内掌握统计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本书从诸多文献中精选了世界
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智慧一样——充满了悖论。他既是“名人文化”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其受害者。他的成就经常被人低估,他的成功遭人摒弃。他深藏喜剧天赋,却奋力创作悲剧。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势利小人,却乐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他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鄙夷神情,却常常做出大度的善举。他虽然婚姻幸福,却狂热地喜欢上了男人,并因
本书是对罗通山城2007~2009年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和2010~2012年罗通山城本体保护项目工程成果的总结。罗通山城占地面积1.27平方千米,城墙总长约7千米,分西、东(主、副)城,是高句丽时期“左右”双城形制的代表作。在对罗通山城的考古发掘中,共发掘有房址、灰沟、门址、点将台等遗迹。考古发掘和调查证明,罗通山城是一
《华西边疆评论(第七辑)》设特稿、边疆学学科建设、边疆历史研究、边疆治理研究、边疆战略研究、边疆研究译林、边疆研究钩沉、边疆书评专栏、边疆学者访谈等九个栏目,主要论述和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意义,二是清代乾隆晚期驻藏大臣的有关情况以及清末西藏地方变局与朝廷政策问题,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边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