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松科1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相关工程技术和初步研究成果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松辽盆地地质背景和松科1井井位论证的相关内容;其后运用大量钻探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介绍松科1井钻探实施和岩心保存的工程技术内容;最后,对松科1井所产出的初步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本书内容包括:区域海洋经济系统发展现状;区域海洋经济系统的比较分析;国家海洋战略的演变历程;区域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响应的综合测度;区域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响应机理等。
本辑聚焦于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以及国际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产业分工加快转移、生态环境日益约束、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灾害加剧的视角下,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滨海旅游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海洋产业结
本书介绍了近年来对洋中脊、板内火山以及弧后盆地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与发现,描述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分布特征,讨论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热源和通道,给出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成因模式。本书亦进行了热液柱的讨论,阐述了热液柱与大洋底层流对富钴结壳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本书重点讲授海洋重、磁、电、震等探测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阐述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资料采集、数据处理、综合解释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解决具体的海洋地质学问题。同时,结合海底地质构造与结构特点、海洋矿产资源与能源类型,介绍国内外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典型案例和最新进展,促使读者深入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方向
本书从区域地质的角度总结了可可西里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内容涉及构造特征、沉积地层、岩浆活动、高原夷平面、冰川、冰缘地貌和水系特征。本书将可可西里与整个青藏高原的发展演化相结合,揭示了可可西里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在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的重要意义。
本书共8章,基于年代测定和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系统论述了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阿拉善高原、坝上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灌丛沙丘形成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这些区域几个世纪以来的水分条件、风沙环境和沙漠化过程等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涉及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要求,以及四川盆地及其邻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下篇为实习分区,涉及七个实习区的实习区概况、实习目的与实习要求、实习线路和实习内容、北京资料等。每章均设置思考题。
来源于深部地热系统的氟、砷、硼等典型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蓄积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本书分析了上述有害物质的存在形态和环境效应,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羟镁铝石、水滑石、水铝钙石、水铝镍石、水氯铁镁石等阴离子粘土为材料,开展了去除水溶液中氟、砷、硼的系统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增强型地热系统返排液、不同水化学类型
本书在介绍全息位置地图概念基础上,以“模型->建模->感知->应用”链条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全息位置地图内涵,深入探讨了全息位置地图概念模型与语义位置模型、全息位置地图场景与语义位置建模、泛在信息接入、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时空关联分析以及全息位置地图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并展示了以武汉市部分辖区派出所、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