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罗志立一生重要文献中选出32篇已发表的文章,编成罗志立选集出版。选文注重当时立论较早并有创建的、在指引油气勘探实践上得到验证的、在学术领域具有前瞻性的、在中国油气勘探史上仍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分为(一)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二)中国地裂运动和勘探实践;(三)中国型(C-型)俯冲和前陆盆地;(四)其它文献等四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海洋绿色能源的原理和开发技术: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近岸风能,同时对中国近海地海洋绿色能源地蕴藏量、开发现状和前景进行细致分析。本书是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室主任董昌明教授主持了本书的全部撰写工作。参加各个章节的具体撰写是本实验室的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在书籍
本书是在福建省"908专项"调查资料以及集成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较全面的阐述了福建省的海域面积,近岸海域地形地貌,海岸线类型及分布,海岛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海洋生物资源及生物质量,海洋水文及动力状况,海水环境质量,海洋航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清洁能源、旅游资源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海洋经济及产业发展水平,海洋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一个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组织协调和研究的机构。几十年来,综考会先后组织过数十个归属中国科学院领导的科学考察队,并相应建立研究体系。因此,《会志》中把各考察队的历史放在了重要位置。《会志》共分十篇。第一篇概况和发展历程,第二篇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三篇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第四篇研究室、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火山岩储层发育期次及成因机制(英文版)》通过录井资料和岩心观察,研究分析裂缝发育的特征,产状、裂缝的密度、宽度、充填情况、充填物的特征等;通过显微薄片观察,研究显微镜下裂缝的发育特征,如裂缝的充填物特征、裂缝的宽度等;将观察和统计结果和常规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成果相对应,分析了不同类型裂缝的测井
本书根据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从卫星云图的本质特性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互补的研究思路,将稀疏表示思想引入卫星云图处理,并针对卫星云图的模糊性,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及机器学习法,开展了卫星云图降噪、多通道云图融合、卫星云图超分辨率、云类识别、云图检索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并拓展稀疏表
《胶州湾的化学环境演变》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2015CB452901、2015CB452902)的成果之一,其主体内容基于胶州湾大量现场航次调查资料,分五章从海水、沉积物、输入胶州湾物质角度切入,在胶州湾化学环境演变的研究现状、演变趋势、物质输入、海水环境变化、沉积物演变过程等方面系统阐述和揭示了胶州
《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典型海岸带演变趋势与脆弱性评估》是《近50年我国典型海岸带演变过程与原因分析》的姐妹篇,后者在大量实测资料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定量给出了近50年我国典型海岸带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影响因子。《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典型海岸带演变趋势与脆弱性评估》主要介绍我国典型海岸带在全球变化胁迫下至2030年、2050年及2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他对北极事务感兴趣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北极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意义,重点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极地规则及其对北极航运的影响,也论述了这些法律发展对中国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北极海洋保护
以我国青藏高原冻土流域为对象,结合泛北极河流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寒区大气-植被-积雪-土壤间的能水交换与传输过程,坡面尺度不同植被覆盖下的产流过程,以及集水单元流域产流过程。并论述了冻融循环对于寒区流域径流形成与汇流过程的作用。发展了寒区产流机制模型和流域生态水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