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合作网络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书介绍了科研合作网络的链路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从中选取七门学科并构建合作网络,分析其网络结构,概括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特点;针对所构建的合作网络,分别研究了静态链路预测和动态链路预测的预测效果;结合基础理论和实证结
本书立足当前国家文化治理的时代背景,全面、充分、系统地整理、总结和展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事业发展状况,旨在为自身和其他社会组织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研究参考。全书分为9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发展历程和组织建设情况;第二章至第三章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事业发展的宏观背景,梳理了相关概念和关系,同时还归纳了美
作者是正式科学交流系统的重要主体,作者之间的引用是正式科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代表着知识在不同科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代表着知识在不同作者之间的有序流动。《作者引用网络模式与功效研究》试图在理清作者引用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作者引用网络的内在模式,基于模式决定功效的理念,详细探究其外在功效,使得对作者引用网络的研究成为
本书为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的一个专集。在学术评价、期刊评价以及期刊研究方面,朱剑先生素有研究,见解独到,可以说,他的文集代表了相关方面研究的高水平。本书分为上下编,共收录了16篇文章。上编“学术研究谁人评说”围绕学术评价、期刊评价与评价体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现今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术评价和期刊
《实用信息检索方法与利用》(第三版)简要概述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系统介绍了各类常用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阐述了专利、标准等特种文献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的检索与利用方法。另外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层面对信息检索和利用过程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产权也做了充分介绍,最后从科研课题的角度介绍了信息检索
本书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以体现信息素养框架体系中信息行为即为一个信息处理过程的学术理念。全书共十章,主要包括信息检索概论、工具资源和信息利用三部分。每章设习题、案例分析、拓展阅读。通过习题,检测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在具体案例中学会把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转换成程序性知识,最终转变为策略和策略行
本书系统地介绍信息素养、信息源、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常用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与技巧,提供大量的案例、图表、思考训练题、讨论题与基于检索技巧的提示,图文并茂,便于教学与阅读。
《“互联网+”与图书馆》一书从“互联网+”的角度进行探讨,本书认为当“互联网+”遇到图书馆后,图书馆将成为一个能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通过任何图书馆都能获得其所需要的任何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
本书是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快速、全面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而编。内容共分6章,按照“文献概述→文献的分类、中外数据库及著录格式→分类文献的检索方法→文献引用技巧”逻辑顺序编排。另外,为了便于作为教材使用,本书增加了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和要求及图表绘制与处理技巧,且每一章后附有练习题,以便现学活用。本书介绍了较多的文科、理科
本书从文献学与情报学的角度出发,以大数据环境下,文献驱动创新的成功案例为素材,以文献素养养成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纽带,以文献计量、文本挖掘、数据清洗及统计分析等基本方法为基础,从思维结构优化、创新理念形成、科学认知习惯、文献素养养成等四个方面阐述科技文献素养在科技创新驱动及创新思维形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