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道德建设/学者文库》在深入探讨志愿服务行为动机、道德属性、道德价值目标及其与道德建设内在关联等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志愿服务在彰显和弘扬为人民服务道德核心、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倡导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和个人品德养成中的独特优势及其作用与影响。全书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志愿服务的兴起
本书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中国为何能够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方向。就对外关系而言,则是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在本书的视野中,财产权这个法学术语通过它与正义的联系,更多地呈现出政治哲学的意义。本书深入探讨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洛克、斯密、卢梭、黑格尔、密尔等思想家对于“财产权与正义”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处理,呈现出了一幅独特的政治思想发展图景。 主题论文包括:《偷盗与友爱:托马斯?阿奎那的财产观念》《自然法、财产权与上帝
本书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跟踪研究”大型课题的成果之一,立足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创新机理分析、创新可持续性判断和创新实践展望,全方位描绘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创新图景,为理解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助力、阻力、效果、扩散和工具等具体问题提供了多维的理论解释。
“村落”是近代东北乡村兴学运动的最基本单元,成为孕育近代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的区位环境。本书以“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村落”、“兴学”和“乡村社会”为主线,以1905年至1931年为时间主线,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统计学和人口学等理论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
至少在近几千年,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世界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在近代中国,家庭却沦为革命的对象。本书研究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探讨这一反常的现象何以发生及怎样发展。在传统政教体系崩溃的进程中,家庭面临国家、天下(世界)、个人、社会等力量的冲击而丧失了其作为社会基石的地位。家庭革命是相当复杂、深刻的,既包括
我国的相邻不可量物排放纠纷日渐增多,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立法粗糙、司法困窘、纠纷数量增多、矛盾加剧。《相邻不可量物排放的私法调整/光明社科文库》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理论解释、司法方案、立法对策。《相邻不可量物排放的私法调整/光明社科文库》考察了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相邻不可量物排放规则,梳理了我国相邻不可量物排放规则的历史演
《数字治理评论》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创办,是一本致力于推动数字治理研究的学术性集刊。本刊力图追踪数字治理理论前沿,回应数字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倡导规范严谨的学术研究,提升数字治理的研究质量。
本书基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基于履行政府基本法定职能的能力,研究了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县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发展经济与民生建设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发展繁荣文化的能力、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能力。下篇主要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研
雇主组织法论——以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为中心(法律科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