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研究”课题(2008ZX07526-002-01)和“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12ZX07501002-01)研究基础上归纳提炼相关研究结果,引用了相关研究资料历时十年完成的。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系
我国正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本书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控制框架和政策基础,从我国PM2.5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在我国PM2.5污染的主要特征、构成和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控制PM2.5污染的策略、政策机制和中长期路线图,并就目前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政策和措施提出建议。书中着重介绍了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分别是《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的中译版,第三部分探讨在中国西南河道峡谷型水库开发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评估的若干思考。
连续研究、编纂、发布全球第一份《2016世界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依据国际惯例分别以"主题篇(理论)、指标篇(方法)、统计篇(定量)、分析篇(规则)"四大部分作为报告的总框架。拟定独立主题作出深入的理论阐释(展示研究实力);设计具有中科院特色的指标体系(独特的评价标准);采用具有**性的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和UNDP
本书集成了2015年度报告的两个专题报告,包括“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内容。
本书共分10章,论述了土壤的性质和环境容量、土壤污染与可持续利用、典型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原理、植物修复原理、动物修复原理、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生物修复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工程应用案例。本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土壤环境功能与典型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生物修复原理(理论基础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污染土壤中常见的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的有机污染物。从污染区植物体内筛选具有降解PAHs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并将其重新定殖在目标植物上,有望去除植物体内PAHs,进而降低污染区植物污染风险。《植物多环芳烃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利用功能内生细菌》共分5章,介绍了功能内生细菌及其对植物PAHs
本书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土壤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与管理的基本方法、途径,重点通过国内若干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方案制定、资金筹措、招投标、修复工程实施与监理、修复工程验收等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适用于我国场地修复与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本书内容分五篇:镉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钢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矿区尾矿基质改良与稳定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连续植物修复下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质量变化。
本书共分8章,首先综合介绍了流域的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探讨了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对比。分析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也分析了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灾害的十年变化。并重点关注松花江流域湿地变化及流域水环境污染潜在风险源识别及评价。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