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沉积学和沉积大地构造学领域以及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技工作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长期主持和参与我国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作为提出我国从"地学大国"向"地学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了我国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的战略研究。
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迁。本书将卫所与州县之间的转换过程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讨论,并讨论卫所与州县转换的复杂因素以及卫所、州县转换背景下的区域社会文化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7年卷,内容涉及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与文化等方面,主要有关于晚清上海租界爆竹燃放问题产生的冲突与妥协、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主旨演变过程、《读书生活》
学界对于西北地区生计方式变迁方面的研究较少。本书针对杓哇土族生计方式变迁而引起这一地区土族民众在流动与定居中寻找最佳生计方式的问题,展开研究。从这个主体个案来解读其生计方式,对整个西北地区包括生计方式在内的历史文化变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苑是中国历史上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互相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辽、金以来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历史见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苑承载了封建社会都城的部分政治功能。辽代,长于骑射的契丹统治者在南苑举行捺钵围猎活动。金代,海陵王常率近侍“猎于南郊”。元代,同样以“下马飞放泊”做为游猎和训练戎马的重要场地。清代,
周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西周文化遗存的重地,该地区发现青铜器数量之多、品级之高、集中程度之密,皆为西周之最。《周原青铜礼容器研究》从遗址范围的确立,至青铜器资料的收集整理,经过对类型、断代、分期、纹饰、组合等方面的研究讨论,对周原出土青铜器礼容器做综合研究,建立起周原青铜礼容器的发展演变谱系,提出商人铜器、殷
《史地》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集刊,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有“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化研
2017年11月10-12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将举办"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史学术研讨会",本书是该会议的论文选集。该书内容选取具有日常生活史风格的宗族研究论文,集中在中古与宋以后两个时期,围绕宗族制度与生活的关系、宗族与族人关系、宗族组织的日常化存在的编选论文。
本书是一部介绍学史入门方法的著作,书中收入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名师为主的当代杰出史学家的学史入门文章,内容涵盖断代史、专门史、考古等各个史学领域的入门方法,也有很多位史学家的治学体会,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而具体。
本书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收录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东洲草堂金石题跋》和沈树镛的《郑斋金石题跋记》两种作品。(清)何绍基,沈树镛撰,汪政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