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弗洛伊德写的有关达芬奇童年记忆的心理史学经典著作,对达芬奇的一些画作进行心理学潜意识状弗洛伊德利用临床精神分析法对达·芬奇的性心理踪迹研究,这是他唯一一次大规模地涉足传记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他研究的主题从早年开始的列奥纳多的感情生活,其艺术和科学冲动之间的冲突,他的性心理历史轨迹,到同样重要的次主题:创造性艺术家
《跨文化之桥》是作者自1987年出版《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后十余年间,有关跨文化与跨学科文学研究的教学和思考的结集,包括"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传统,在现代诠释中""重新解读当代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收录了作者四十余篇文章,涉及跨文化研究的多个方面,如文化转型与新人文精神、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中西诗学对
现代学术研究已经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活动,而且是一项技术活动。要生产出一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光有好的创意或念头是不够的,还要熟悉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些操作程序即规范的学术训练。本书即是进行的此类尝试,辑选硕士研究生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并详细交代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如选题缘起、材料收集、调查研究、写作进展、修改
20世纪的西班牙诗坛是“又一个黄金世纪”。马查多和希梅内斯虽然都受以鲁文·达里奥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影响,却各领风骚,成为“九八年一代”和“一四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二七年一代”更是群星荟萃,相映生辉:加西亚·洛尔卡、阿尔贝蒂、阿莱克桑德雷、豪尔赫·纪廉、萨利纳斯、达马索·阿隆索等,共同书写了西班牙当代诗坛一部多姿多彩的神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奉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标准,将“文学性”归结为不断延续的语言形式创新问题,在当时为文学本质的本体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文论等沿
本书用讲课的语言表述基本的文学知识和文学史知识,使学理的逻辑性与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起;重点突出,兼顾“点”“线”“面”,使学生了解清晰的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重点作家作品、文学社团流派、文学期刊及重要的文学思潮与论争。
《落花时节又逢君:重温那些美好古诗词》那些文字穿越千年万年的烟波与风尘,在非彼的境况里依旧不失其风神。旖旎情思萦怀,绵骨柔肠绎出几多青睐;眷眷难当有时,泪墨为书,刻写一个人的海阔星沉;历尽摧折砥砺,霜天月凉能挨,不忍看梦里罗衣慢轻叹……千千万万人曾吟诵了千千万万遍,那熟络于心的行间字里是否也
本书从传统经籍的角度,在运用主流文学理论的同时借鉴了文学人类学的新访求,对普遍流传于彝族民间、部分已经翻译出版的彝族毕摩经籍、摩史文献展开研究,在对文学人类学理论进行了简要梳理之后,从彝族传统宗教与经籍、彝族古籍与彝族经籍,彝族经籍的文学特征,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内容,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艺术表达形式,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化人
本书系一名青少年作者的散篇文章合集,这些文章中有对小草、仙人掌、胡杨、卖橘人、读书人等的描写,也有对尊敬、梦想、成功、真诚、母爱、宽容、国学等的叙述和评议。笔触真诚,感情细腻,从青少年看待事物的角度,描摹了我们所熟悉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