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崖墓建筑研究》着眼于四川盆地汉魏晋南北朝崖墓的建筑特征,选择相关命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崖墓空间的三维特征,探讨了四川盆地崖墓的演变模式及地域差异,分析了崖墓与其他墓葬形态的关系。通过将崖墓与汉代民居遗迹和建筑画像进行比较,探讨了四川盆地汉代崖墓与民居建筑的关系。通过总结汉代崖墓中所反映的木构建筑做法,探讨了
晚清民国之际的历史,时局纷乱,人心思变,而正是在纷乱的变化中方才显现出人物的性情与品格。平常史家喜欢的方式就是将人物放到大是大非中去表现,而作者别出心裁,所及人物景观格外不同。本书作者站在人性的立场,通过闲聊一两件发黄旧事,闲话晚清人士各自的性情,企图发掘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秋瑾等旧年人物身上更丰实的一面,而
1997-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腹心地区--洛阳盆地中东部近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遗址涵盖了先秦时期的各个阶段,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本书结合我国当前殡葬设备及相关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殡葬设备的操作和控制技术,同时结合行业发展与殡葬改革现状,介绍了比较新颖的殡葬设备。本书主要介绍了火化设备、烟气净化设备、冷冻冷藏设备以及新型祭祀设备,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操作既有所区分,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机结合;既介绍基本原理,又重视操作技术及应用,适合高职、中职相
古道,研究报告,陈仓区
《恩施市人物录》历时三载,数易其稿,入志对象以本籍人物为主,客籍人物为辅,重点记录著名社会活动人士、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党政军界正县(团)级领导,各界别正高(教授)职称人物或市内外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突出贡献者及其他产生过重大影响者。资料翔实,内容准确,特点鲜明,具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恩施市(县)人物活动和人文变
文物,介绍,山西
本书首次对河南省境内散存散见及近年新获的汉唐碑志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摸查、收集和整理,从碑碣墓志释录、相关研究及碑志拓片等三个方面着手系统研究,旨在对河南碑志文献集中著录加以补充。本书对于推动汉唐史和河南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确凿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135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七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
本书收录石家河遗址近年来发掘新出土的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包括玉佩、玉铖、玉如意、玉管、大耳环玉人、连体双人头像、鬼脸座双头鹰等,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东亚范围内琢玉技艺的最高水平,改写了对中国玉文化包括玉器制作、使用乃至玉礼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