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刊布的商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数量异常丰富,材料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涉及商周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含有不少早已失传的经史典籍和文献佚记的历史事实。文字释读与文本隐含价值的挖掘是出土文献研究的两个层面,目前的出土文献研究中,不仅仍存有较多的疑难字词,阻碍着文本理解;与此同时,有关材料中历史学、语言学等各种方面的价值也
本集刊主要由中国思想文化:社会儒学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三个专题组成。*个专题探讨社会儒学这一新型儒学形态,重点围绕社会儒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展开,涉及到社会的观念、荀子群学的生活儒学和社会儒学的诠释,以及礼乐刑政的儒家治道之思等问题。第二个专题所收文章,将从纵向和横向、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
邵象华院士是我国近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现任钢铁研究总院教授、顾问。邵象华院士一生为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奋斗不息,做出了卓越贡献。1948年起在鞍钢参与恢复生产、建立我国第一代大型钢厂的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参与主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的奠基工作。1959年起在研究院主持冶金反应、冶金新工艺、真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犬牙交错,且时有盈缩,历来没有一本较为详细的能够反映战国各诸侯国面貌的考释性地图文本。本书系统梳理了《战国策》等史籍中关于战国地理的资料,以公元前333年为立足点,复原了其时各诸侯国疆域的具体范围。填补了缺乏明晰、可靠、足以作为历史地理研究出发点的历史地图的空白。第一部分主要对《中国历史地图集》“战
2017年4月12日,山西省河津市固镇宋金瓷窑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山西地区瓷窑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也解决了一批出土与传世器物的窑属,是山西地区代表性瓷窑之一。本书以山西河津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河津窑的烧瓷历史、品种、器形、装饰风格及特点、与其他瓷窑相互影响、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
万发拨子遗址是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本书是对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7年-1999年在通化万发拨子遗址发掘的资料进行报道。该遗址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年代跨度最大、文化性质最为复杂、文化堆积最厚、文物最为丰富的一处文化遗产。万发拨子遗址文化堆积可分为13层,堆积最厚处达3.12米。依据地层关
18、19世纪之交,19、20世纪之交,如今的20、21世纪之交,恰好都是德语区知识分子讨论欧洲问题、构建欧洲愿景的高峰期。《北大德国研究(第八卷)》以“新帝国和老帝国”为主题,收录中德学者的相关文章,考察德国和欧洲帝国思想的延续和嬗变,探讨如何以历史为依托,剖析现当代问题,寻找解决矛盾和争端的方案。艾兴多夫所回溯的中
本书是对重庆地区汉代画像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内容涵盖汉代画像石棺、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石阙等,地域以重庆西部的璧山、江津、永川为主,兼顾重庆峡江地区的忠县、涪陵、丰都等地的相关发现。本书较为全面地收集了重庆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资料,对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一套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书,以当今最为流行的世界历史的正史为创作依据,内容选自正史,真实地还原历史原貌,对于历史人物也有着中肯评价。此外,还涉猎了部分民间故事、传说杂记,不仅平添几分传奇色,也平添了很多异域风情。在创作方式上,本套书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历史,用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按时间顺序把世界历史上风云变幻的大事件一一
本书清晰界定了不同时期“西”的意涵,并依据各个时期中西关系的特征将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数千年的中西文化关系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上卷主要讲述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关系(1500年以前),下卷则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时期(1500—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蕴。 本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