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20年中,崇明生态岛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提供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但距离世界级生态岛标准还有提升空间,生态基础还需夯实,生产动力有待增强,生活空间亟待改善。崇明生态岛建设不仅要为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供示范,为“绿水青山就是金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结合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理念,系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遵从生态系统一般规律”的生产发展观以及“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和自然”的生活消费观。针对政治文明生态化、物质文明生态化和精神文明生态化的目标和要求,本书共设置了十一章,分别为生态文化体制建设、生态教育体制建设、生态政治体制建设、
本书分为绿色发展、绿色治理、绿色生活上中下三篇,内容包括:产业规划:生态“3+1”;产业转型:经济生态化;产业培育:生态经济化;综合治理:生态警察中心与生态文明建设网格化管理;系统治理:林长制与河长制的经验做法等。
云南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复杂、生态资源最富集、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地位最突出的省份之一,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云南省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重大任务。围绕美丽云南建设,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为什么要建设、建设什么、怎样建设”三个基本问题。本书就是从理论上
基于客观问题、主观认知与社会建构的分析框架,本书重点研究当代中国环境治理实践与社会转型的互构共变,着力分析了客观环境质量的改善进程、公众环境关心与行为发展以及由此促进的环境治理模式转型和社会建设变化。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六个浙江”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对“美丽浙江”的提出背景、内涵、重大意义,总体目标和战略构想,以及具体建设的内容如城乡统筹、生态经济、制度体系等,结合党和国家、浙江省的政策、文件,并依据具体实践,进行了理论阐发和实践探索,对美丽浙江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生态安全视域的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高度出发,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生态安全格局,厘清生态安全的内涵和特征,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现状,深入分析影响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实践路径,对于如何在法制、机制、文化方面进行创新,提出对策性建议,可以为政府部
在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碳排放量大国,在成为全球经济强国的过程中理应承担相应的碳减排责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到着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绿色中国和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决心。本书以物质流分析理论为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在广西钦州湾河口、茅尾海至钦州港及钦州湾附近海域环境和生态的研究,包括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钦州湾及其周边区域大开发引起的海湾环境变化及生态群落结构功能、生态系统健康的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矿业废弃地是矿产资源开发的伴生产物,是特殊的国土空间,它的大量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符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共六章,围绕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全周期,首先对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