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于1972年,50年的发展历程蕴涵了几代学者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书编辑组收录了50余篇来自任教老师和校友的采访稿件和回忆文章,回顾了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先生等前辈创建专业的点滴过往,回忆了几代学人走上考古之路的校园生活与田野经历,并寄语于后生。温故而
本书为“鄂尔多斯文博论丛”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主要包括文博新论、文物研究、博物馆探索、鄂尔多斯青铜器研究、革命文物研究、民俗研究六个部分,汇总了鄂尔多斯文博界相关研究人员就以上方面问题的**思考。本书内容所涉主题皆是当下中国文物及博物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的作者也多是奋战在文博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这些思考对高校文
本书是成都考古学者文库第一号,收录了江章华先生撰写(含合著)的长江上游先秦考古研究学术论文32篇。内容包括文化、变迁、谱系,墓葬、聚落、社会,器物、符号三部分。作者首先从典型遗址分析入手,建立长江上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进而探讨文化谱系,解释文化变迁的动因。通过聚落、墓葬分析入手,探讨当时的社会。同时包括对一些
本书集中收录了天津市近十年来考古工作的新成果,包括抢救性发掘资料以及基本建设中考古发掘项目积累的资料,以发掘报告、简报为主,也包括部分重要项目的调查报告。本书是继1996年《天津考古四十年资料汇编(1956-1996)》和2013年《天津考古》(一)、(二)之后,科学、系统地收集、展示天津地区阶段性考古成果的文集,本书
本书具有创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部关于“建筑考古学”之学科系统的研究专著,是建筑考古领域和建筑史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著作,特别是书中关于古聚落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等一般复原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建筑考古学的田野工作和室内工作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故宫里只有600年明清史?不,故宫里有一部5000年中华文明史!故宫不仅是明清历史的亲历者,集中展示了明清器物和建筑的精华,而且聚拢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文物精粹,它们是中华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华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存。本书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故宫文物,从这些器物和建筑着眼,介绍一件件文物的历史内涵、时代背景和它们背后的
隋唐大运河遗址穿宿州城而过。2006年4~8月,为配合宿州西关商业步行街C区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部门对涉及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对此段运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揭露出较完整的运河河堤、河坡、河道等遗迹,清理发掘水井3眼,墓葬1座,灰坑1个,出土各类遗物1500余件,取得了重要
隋唐大运河遗址穿宿州城而过。2007年3~8月,为配合宿州埇上嘉苑小区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部门对木牌坊运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本次发掘是大运河宿州段的第二次正式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面积约500平方米,揭露出较完整的运河河堤、河坡、河道等遗迹,发现了石构码头1座,并清理出灶、灰坑等遗迹,出土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两汉中小型墓葬。通过对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将中国南方地区划分为四个考古学意义上的分区。在分区基础上,根据各区墓葬材料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古学分期研究,由此建立起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的年代框架。在分期基础上,对各区墓葬进行文化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文
本书讲述的是:河北省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革命文物涵盖全省,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价值高、影响大。近年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组成专门调查组对河北省范围内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调研工作,在河北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河北地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