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有志于国学传统文化,青年时徒步往学于关中兰田、正宜诸书院,求明师以受教者多年,1937~1941年在陕西眉县崂峰书院从山东即墨张范卿先生研读《周易》四年,晚年不惜心血,摅其心得,著为《周易卦解》。该书理本洛闽,笔短韩欧,言简而理明,辞达而易识,寻幽入深,阐微述奥,浅而出之,隐费冰释,有高中文化基础者,即可自学自
著者志在撰写传世之作,为此呕心沥血十一年。本书运用高邮王氏方法,考释了《论语》中162个疑难问题。为惠及读者,一反惯例,做成“译注”—阳春白雪的内容,下里巴人的形式,是迄今第一部较为全面地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注解古书的著作,给出了《论语》的全部现代汉语翻译。
本书以《说文》《尔雅》等字书为基本文献,结合几代学者关于《周易》训诂的研究考证成果,广搜例证,博考前训,明其源流演变,庶可传古圣先贤本旨,借以探寻《周易》卦爻辞原义。书中遵循以经解经的传统,以《周易集解》释象为基,以《易林》为象数之渊薮,以尚秉和《周易尚氏学》《焦氏易诂》等解象为阶梯,间证以《左传》《国语》及历代筮案,
《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是陈来先生近十多年来,在其专著之外撰写的有关古代儒家哲学思想史论文的汇集。其中先秦的部分以荀子为主,近世的部分则以朱子学与阳明学为主,都是相关学术领域有代表性的论文,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尼山书院,是孔子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和中国精神的象征。本书作者潜心尼山,博览群书,皓首穷经,含英咀华,厚积薄发,从“十三经”元典中提取二十六个最重要的主题词,效法先哲,分二十六个专题解剖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基因。 《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旨在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自己与传统文化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办,每年出版一辑。本辑约37万字。收录二十余篇学术文章和书评等。范围主要是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专人、专书、专题和文献整理研究,以及有关的学术动态。
《周易》为六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易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两汉的象数易学、魏晋的玄学易学、宋代的理学易学、明代的心学易
本书打破“两军对垒”和“人头列传式”的传统框架,按照中国哲学发展的本来面目貌,采取以学术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所关心所争辩的哲学概念和命题为基本框架而编写,既简明扼要,又抓住哲学本质,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问题史”。在内容上,将近年出土的简帛《老子》和郭店竹简的哲学思想,及时地纳入这部论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
由葛荣晋所著的《葛荣晋学术论著自选集(共4册)(精)》含四卷,第一卷为中国管理哲学导论(修订版),第二卷为道学智慧与21世纪(附《老子》与商道),第三卷为儒学精蕴与现代文明,第四卷为先秦两汉哲学论稿。这四卷内容代表了葛荣晋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参考。
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就是《辜鸿铭讲论语》的由来。《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