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家辈出、群星闪烁的唐代,卢仝以仅存百余首的篇目在中国诗史上开山立派,以“卢仝体”著称于世。其原因何在?本书通过对卢仝生平、诗歌内容、“卢仝体”等几方面探讨后认为或可从如下几方面窥其端倪:一是个性独特。突出表现在“卢仝体”的创制上。二是风格多样。他可以写出在中国诗史上堪称最“怪”之《月蚀诗》,也可以写出极平易之《寄男
汉赋是汉代之代表文体,其生产消费贯穿有汉一代四百余年。赋家辈出,赋作繁盛,精彩迭呈,对后世文学影响至深。本文遵循马克思艺术生产的理论,用文献学的方法,从汉赋的生产者、生产工具及消费者等方面入手,展示汉赋生产消费的状况,探讨汉赋生产消费的动因,揭示其兴盛衰落的发展规律。
在唐宋词的创作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对前人诗歌的接受。唐宋词人接受前人的诗歌,其数量很多,质量也很高。他们正是在广泛学习借鉴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转益多师,以故为新,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唐宋名家词人对前人诗歌的借鉴和化用,兼及文章(以辞赋为主)和词。这些唐宋名家词人有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殊、欧
本书尽可能地收录了秦观的诗词作品,并加以注释、译文及赏析,包括《田居四首》《和显之长老》《答曾存之》《浣溪沙》《望海潮》等诗歌作品。
戏曲是俗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通俗的形式和内容在社会民间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对戏曲与俗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如戏曲的俗文学特色、戏曲与其他俗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等等。本书以集刊论文的形式对戏曲与俗文学之间关系进行了探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作者结合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从发挥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为读者传达出词中生动、
本书是“身体”意义的呈现,它在立足性别的基础上,又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到“历史”“民族”等领域,突出女性视角在探析解决这些问题中的独到价值,给女性文学研究和相关历史、民族研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优秀的女性文学研究著作。
唐诗研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总集研究又是唐诗研究的重要内容。明代上海学者张之象编成的诗歌总集《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是明代众多诗文选本中极有特色又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本书按照“依类系诗”的方法编排,共采录173种唐五代诗学文献,将有唐三百年的诗歌按题材分类汇于一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
明清时期是回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也是回族文学逐步繁荣的时期。明清时期云南地区涌现出数量相当的回族文学家,并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地域分布特征,与我国回族的地域分布格局相一致。本书在此大背景下以古代回族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文化为视角,运用文学地理学、民族学等学理,以个案研究为基础,对地域文化与古代回族文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