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选编先秦至近代的古典诗、词、曲名作近五百首,每首诗词均有原文、今译、鉴赏,且以鉴赏为重点。不同于时下通常的诗词赏析类图书,本书是一本别有抱负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鉴赏性著作",它强调文学与文化之间的互文性,因此一方面着力于通过中国古典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或精神文明阐释具体诗篇中的"诗心"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大陆日常生活叙事为研究对象,勾勒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曾被“压制”的日常生活叙事,如何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欲望化写作、新世纪以来“80后”创作群体的青春写作和稍后一度声名鹊起的“底层”写作中一一被呈现的历史轨迹。
《白话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开创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奠基作。它以全新的思路、结构,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打破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拓宽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内涵,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以全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评判。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声誉的文学理论著作,对现当代文学的
黄埔军校是在苏共、中共的帮助下,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其广大师生日后成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主干。本书在扎实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最近解密的文献资料,叙述了1924~1949年黄埔师生在校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毕业后的战场对决,如东征、北伐、内战、抗战和解放时期的国共将领的各场战役、战斗。他们斗智斗勇的对决,
本书紧紧围绕着“爱国”的主题,分为美丽中国、文化中国、不忘前贤、还忧国事四个部分,选取了著名学者、作家梁衡先生几十篇散文,包括其经典之作及最新力作。全书不管描述名山大川,还是抒写人物事理,不管谈及历史,还是讲述现实,不管赞颂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还是弘扬普通民众的崇高人格,都饱含深情,浸透了朴素而又强烈的爱国感情。全书文
《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主要是对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文学史的命名和文学史观的反思,借助“民国文学”这一较具启发性的概念,作者重新梳理了文学史观的发展阶段、价值与逻辑缺陷、思想建构和学科建构,结合具体文本对其所建构的理论做了深入解读。
《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原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汉魏六朝)课程的讲稿,探讨起于汉末,讫于梁陈的“八代”范围的中古文学思想、中古文人生活、中古文学风貌,其治学思路与方法深受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影响,《中古文学史论》中关于中古文学的具体论述及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了一代又
《周作人文学翻译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种还原式的文化研究。它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周作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深度阐释,并从中提纯出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它将周作人1920年代时的翻译与其他翻译家1980年代的翻译进行比较,并将周作人的文学翻译与其同一历史阶段的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比较,从中透视出周作人的文学翻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辞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读者不易读懂。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著名词学大师叶嘉莹的讲内容。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著名的“境界”说、词与诗的美感
英国从一个西欧岛国成长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及地理经历双重探险的过程。精神探险指的是基督教意义上的朝圣和赎罪之旅,地理探险则以英国的航海开拓、海外殖民事业为代表。本书的内容既包括大量的文本分析,也涉及航海日志、旅行日志、民族志、游记等大量材料,通过这些材料,作者分析了英国国民的空间想象、主体意识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