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级劳模班学员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学员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体记述,由先进人物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个人成长的经历,有亲情、爱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委屈,甚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
本书共收录中国玉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49篇,约100万字,研究范围涵盖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从研究内容看,综合性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玉文化起源、工艺技术研究、玉器时代的理论探索、20世纪玉器考古发现与成果等,还有和玉文化研究相关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专题性研究主要包括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商代、清代玉器研究等。
葛能全,1963年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院部工作,先后就职于政策研究室、办公厅、学部联合办公室,曾任院党组秘书、钱三强秘书等;1992年起参与中国工程院筹建,并任该院首任秘书长、党组成员,至2000年退休。几十年见证和经历了许多重要科学事件。本书述及作者对一系列科学事件的回顾,资料丰实,叙事清晰,文字严谨,揭示了众多鲜
《西部考古》(第17辑)是在西北大学"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年刊,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5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
《鼓浪屿研究》是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一年两期,连续出版八辑。本刊本着学术性、专业性、国际性、包融性的原则,首开鼓浪屿地方区域文化研究先河。几年来发表中英文各类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探计鼓浪屿历史上与英国、德国、日本关系的论文获得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关注;鼓浪屿华侨研究、女子研究及体育历史文化遗产
本书是大连市旅顺口区于家砣头青铜时代墓地的专题考古发掘报告。于家砣头墓地以独立积石冢形式存在,内有58座墓室,流行丛葬习俗,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200余件,属于双砣子三期文化,距今3300-3100年左右。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像丝绸之路这样一条几乎囊括了所有遗产要素的文化线路,通过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和适合的方法论,将这些无形多于有形的历史记忆碎片串联起来,重新展示它的历史风貌,讲述它优美的故事,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是一个创新的途径,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推广“顶层
《从边地到腹里:长城沿线社会变迁研究》主要以“从边地到腹里”为中心,从行政管理、社会结构、社会治理、公共领域与精英群体、地方文教等五个方面,对清代长城沿线社会变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在从边地到腹里的总体趋势下,长城沿线的行政体制从军事化向地方化发展,并且逐步和内地州县趋于一致。随着裁卫设县的推行,社会职业结构逐渐向多
刘家和先生治史兼及中西,致力于比较分析,尤其关注其中具有根基性的理论问题。《史苑学步:史学与理论探研》是他关于历史理论问题相关论著的结集,多数为近年新作,论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学与经学、比较研究与史学、史学的体与用、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全书融贯中西,立足中国而放眼世界,扎根传统而超越传统,视野宏阔,思考深入,对于历史研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口分布规律是人地关系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先生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基线(胡焕庸线)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本书以资源环境基础理论为基础,分析在区域资源环境组合状态与地形条件制约作用下,物质能量转换的空间差异,以此揭示我国人口长期分布基线(胡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