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研究自杀行为的“三大势力”—社会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为起点,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心理学理论解释自杀行为的渊源和发展,包括在经典心理学流派的研究中寻找与提炼研究者对自杀行为直接或间接的解释,并在评析新近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自杀心理学的理论思考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本书还分析了已有自杀评估工具,提出了自
在《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霍妮指出人出现神经症的过程是人的成长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健康成长相对立的过程。她全面阐释了出现这一特殊状况的不同时期及表现,描述了病态自负、病态自卑、病态要求、病态依赖以及人际关系与工作中的神经症障碍,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书后提出了解决这些具体神经症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整
本书重点整合、梳理了皮科克特色的概念理论、内容理论、整体论及心理性主义的结构和特点,并通过对其心灵哲学思想的整体分析与客观评价,尝试把握心灵哲学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信息与心理内容》是一部从自然主义视角研究心理内容的心灵哲学著作,重点分析和梳理了自然主义者诉诸信息及其相关概念对心理内容进行自然化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及其特征和信息的本体论地位做出新的说明,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信息与心理内容》内容既有对当前西方心灵哲学中心理内容自然化研究的总体发展态势的把握
在这本书中,作者呈现了一些当前心灵哲学领域研究的思想。通过人类行为相关的主题,来建构希望和信念的概念。分析神经生理学中的心灵气功机制,有意识的大脑活动,无意识的心灵、社会、宗教及其疾病的影响,心灵的形成是如何受到文化的影响,研究人员从生物学、认知和医学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原作者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出版资助费3万元。
心灵问题是一个亘古弥新的问题。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柯林·麦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思路为我们深化心灵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在他看来,心身关系是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心身关系之谜根源于认知封闭性,而组合范式或“带有似规律映射的组合原子论”(CALM)的思维方式是产生认知封闭性的原因。心灵哲学研究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将关于
心理与物理: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探究
作者林昆辉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企业、学校、家庭、社区积极心理教育与自杀防治的推展。2012年在上海开创中国国内第一个“自杀防治24小时生命热线”。本书是林教授将多年在自杀防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汇集。书中详细介绍了自杀防治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深刻剖析和分析了自杀行为的引发和自杀者的心理过程,并通过专业且权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本书系统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霍妮认为:“深入探讨有效地导神经症的各种动力,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一切神经症所共有的基本因素,这就是焦虑……无论神经症的结构多么复杂,这种焦虑始终都是引发神经症过程,并维持其运转的动力。”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