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种比例高,是全球罕见的各生物门类家谱较为完整的区域。中国西部生态系统脆弱,面临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冻融侵蚀等威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本书重点关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云贵川渝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本书以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对标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措施、技术、成就进行编写。在内容选取方面力求与时俱进,在文字表述方面做到深入浅出,在课程思政方面力求润物无声,在技术措施方面聚焦新颖实用。本书共七章,主要介绍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技术、水污染及其防治技术、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技术、
本书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介绍了水文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态过程,识别流域的重要不同级别的生态斑块系统,维持降雨-入渗-蒸发的垂向水文循环及降雨-径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环,优化生态布局,修复流域水循环,给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框架和流域水生态健康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遵从河流水系的演进规律,建立
本书围绕调控典型城镇有机废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以制备不同类型的高值化学品为目标,通过构建相应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建立混合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方法,揭示有机废物高值生物转化的调控原理,为城镇有机废物高值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助推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本书对比分析长江和密西西比河的物理水文生态过程、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水体的化学物质交流过程等,探讨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驱动因素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的异同。此外,本书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捕捞、航运、工农业、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密西西比河水生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影响,并与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受
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内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敏感,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区的湖泊流域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本书是关于中亚国家咸海、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三大湖泊流域水土有毒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空变化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方面的专著。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中亚国家三大湖泊流域的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技术;
本书介绍分析了我国湖泊、河流、湿地等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以生态学视角阐释水域生物要素与生态过程;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水域生态恢复的理念、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工程案例;进一步总结了水生态恢复方案的设计流程,并提供了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设计方案,帮助读者学习与掌握设计方法。本书注重生态学理论、工程思维和技
本书以砷、锑两种典型类金属污染物为对象,从配位结构、赋存形态等化学基础出发,论述环境中砷、锑污染成因、多介质界面过程、及其耦合机制,总结归纳砷锑的先进分析技术与现场检测手段,并从污染源阻断等角度,论述砷锑污染阻控与修复技术原理。本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砷锑赋存形态与配位化学、砷锑环境样品的分离分析方法、基于原子光
锑已经成为全球性、新型污染物。有关环境中锑污染及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效应研究,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针对中国特色矿产锑矿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锑污染问题,结合作者完成的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本书系统介绍了含锑矿物淋溶释放、环境中粘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对锑的吸附、以及铁锰氧化物介导下的锑的氧化过程和机理。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