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西汉200多年鲜活历史的写真集。作者遵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讲述了从高祖刘邦开基到王莽篡位的整个过程,通过明君强国、昏君弱国的具体事例,讲述了英明君王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重要作用。
本书讲述了自刘秀开辟东汉到献帝刘协禅让,东汉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经过。深刻地揭示了“倡廉肃贪”对于强国富民的重要性。作者运用轻松风趣的语言,揭示了中国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历史,令人深思和反省。
战国令书是战国时期国家传达命令信息的一种工具,体现了战国统治者的统治意志,是战国统治者统治国家,协调统治阶级相互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被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各种关系时所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国令书制作研究就是要对令书制作环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如在战国时期统治阶层用什么人来制作令书;根据统治者颁布命令内容的
在两汉400年的历史里,“西州”是一个特别的地域,是汉廷、匈奴、西羌及诸多部族生活、战斗、贸易的中心,也是中央和地方势力军事较量、文化交融、相互影响的舞台,更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多方势力持续的互动不仅使各自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与进程。西汉与东汉在西州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战
汉文帝刘恒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刘恒在继统前后,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继统前行事低调,处处小心,继统后强化军权、削弱陈平和周勃的实权,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关于这段历史,流传着许多故事、演绎,然而历史的真相如何,却并不为人熟
《汉代宫廷居住研究》从宫室建置的角度来考察两汉皇帝、太后、皇后嫔妃与太子的居处情况、侍奉机构及其时代特征,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演变的历程与原因,还有对宫廷政治斗争的重要影响。《汉代宫廷居住研究》具有较为独特的视角,能够将历史活动、宫殿建筑与民俗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观点、结论上有所创新,并为古代
《北朝研究(第十辑)》为北朝(含十六国与南朝)历史研究论文集,共收录16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五个割据政权,分别是汉族张氏的前凉和李氏的西凉,氐族吕氏的后凉,鲜卑秃发氏的南凉,匈奴沮渠氏的北凉。五凉政权管辖的范围东至今甘肃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将河西走廊等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包括在内。五凉历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边疆史和古代丝绸之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分为绪论前凉后凉南凉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
汉赵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内迁少数民族匈奴在内地建立的政权,也是十六国较早建立的政权之一。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承袭了汉魏以来汉族政权的传统,又兼其旧俗;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创造,对以后的封建王朝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西晋末年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汉赵统治者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措施,使其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