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演进为基本的时间线索,从整体上追溯近代华人英文著述的发展脉络。作者在整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华人英文著述书目的前提下,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内集中出现的不同写作主题,以期呈现清末以来华人用英文进行写作及翻译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之大略面貌,并且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作家本人的身份及写作的具体语境,对不
19世纪20世纪之交,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分崩离析的世纪之交,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世纪之交。新旧纠结交替,中西冲突融合组成了上一个世纪之交多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本书以“社会”为焦点,对这一时期晚清社会的社会风习、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灾荒做出了多面的、相当透彻
本书是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教师的参考用书。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为编写依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教材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中,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国情,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华民族的革命、建设发挥的精神支持和价值弓|领作用,立根塑魂,正本清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龙中国计划(简称红龙计划)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美革命志士联手策划的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府的武装革命计划。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对红龙计划档案史料的研究,包括学术史、史料构成、计划过程研究与核心参与者意图解析等;第二部分是红龙计划核心档案布思文书的整理和全文翻译;第三部分是研究者搜集的与红龙计划相关文献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源头与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密切相关,英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先驱人物。他1807年来到中国,在当时直接传教难以开展的情况下,探索多种方法进行间接传教,尤以报刊传教开创性。本书全面考察马礼逊的报刊传教活动,主要介绍了他主导创办份近代化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英文季刊《印中搜闻》的过
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本书以这些值得中国人铭记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以中国的道路选择为旨归,串联起整部中国近代史。书中深刻剖析了这些历史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带来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以史为鉴,从历史
《近代史学刊》是教育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专题讨论、研究论文、研究综述、书评、史实考订、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本书是第24辑,分为全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金融、政治文化史研究、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述评、新书
本书阐述了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建议。本书共分为五章,章介绍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第二章介绍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结构框架、指标解释以及计算方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情况;第三章通过纵向对比,就2010-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助力之下,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无论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均有显著进展,学科体系日趋成熟。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检讨各具体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以期在更高的学术基点上推进近代史学科话语体系的拓展与创
本书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选辑。计划每两年出版一辑,已在我社出版第1辑。第2辑为2018年10月20-21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二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论文选辑,包含论文18篇,内容涉及内政、外交、思想、经济、社会等方面。此次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主办方在论文遴选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