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气候变化特征,从冰川、积雪变化、地表径流过程、陆地水储量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等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用水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解析了农业供需水变化,评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要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生态保护修复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陆地冻土带和较深海域,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污染低等优点,是重要的潜在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要满足商业化的要求,必须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经济高效的开采方法,灾害控制及环境保护。开采方法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与环境问题,因此安全和环境保障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前提。全书共五章,分别介绍水合物沉积物力学
海面船载重力测量和航空机载重力测量(简称海空重力测量)是目前探测海洋重力场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采用海空重力测量的两种技术手段测定海洋重力场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海空重力测量需求分析论证与技术设计、传感器性能测试与评估、原始数据归算与滤波处理、误差分析建模与精细化处理、多源数据融合与数值模型
本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内容,重点描述了目前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从震前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的物理概念及模型出发,通过震前地震学现象的地面和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阐述震前过程机制,涉及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地表地球化学和电磁观测、大气/热观测、电离层观测等,并包含了各种地震活动异常提取技术和
本书着重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经典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物理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图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及从事地球物理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书第一版于1985年(科学出版社),是新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书,为培养该领域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算法及应用一书首先阐述了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特别是从哲学的角度、信息论的角度、数学的角度和地质的角度,阐述了正则化反演思想的本质,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常见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接着,本书阐述了重磁反演、电法反演、地震层析成像等单一反演方法的算法和程序实现,阐述了重磁电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的算法和程序
本书讲述天体力学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二体问题、N体问题、三体问题和摄动理论基础。另外,我们会简要介绍天体测量的基础知识并以二体问题为例讲述测量定轨(轨道计算)和轨道预报(星历表计算)。在天体测量这个比较偏天文观测的话题部分,我们把重心放在各种坐标系特点的理论介绍上。总体上,本书关注天体力学的理论和天文观测的联系。
本书以地球为观测视角,系统介绍了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重点阐释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本书共包括三篇十章。第一篇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星空区划、天体跟踪、天文观测;第二篇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恒星与星系、太阳与太阳系、月球与地月系、地球;第三篇天文学的基本应用,包括天象演化、观象授时、历法制定。本
本书是一本经典且开创性的天文学指南,近30年来一直是初学者和资深业余天文学家首选的野外指南。第四版完全更新了特伦斯·迪金森和艾伦·戴尔的宝贵手册,树立了天文指南的新标准,将成为下一代观星者以及长期爱好者的试金石。本书全面反映了最新的观测技术和设备信息,经过大规模修订和扩展,增加了48页,总页数达到416页。全书配有全新
本书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与机器学习应用到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成矿预测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基于冷水坑银铅锌矿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原始地质资料,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机器学习,开展深部成矿预测研究。通过集成矿田地层模型、岩体模型、断裂模型、矿体模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查明矿田内成矿要素的空间展布规律,解析矿体与岩体、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