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哲学译丛:意识的认知理论》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巴尔斯的一本关于意识及其发生、演变和功能的研究专著。书中,作者基于语言、注意、知觉、动机以及临床实践等大量实证证据,提出了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但详细阐述了意识的发生机制,即意识产生于全局工作空间,并随其所负载信息的冗余性,成为无意识的语境,还为与意识相关的意
上天赋予人们强大的思考与逻辑推理能力,人类借此创立了许多傲人的思想和不可思议的理论。然而,这些思想通常必须在历经千锤百炼之后才能开始发光发热。大多数时候,当人们处于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思考状态时,会产生一些不易发现的思维漏洞和谬误。这些谬误可能无关紧要,也可能仅仅闹个小笑话;但也可能导致一个人偏激的行为,甚至极端的做法
大数据时代,现代审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和多变,人文精神经过否定之否定后,重新占据人类思想意识的中心位置。在学术界普遍的创新焦虑情绪中,中国经验和中国学派的呼声日益高涨。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元理论,采用人类学视野,直面本土现实,依循新人文学科的建设路径,在中西当代学术思想的碰撞和融会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
联合演算是希尔伯特和阿克曼为从现代逻辑的演算观把传统逻辑推理理论系统化而特构的一种新的逻辑工具,但联合演算在解释传统逻辑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存在根本缺陷。马雷所著的《论联合演算》系统研究和发展了联合演算的理论与方法,废弃了联合演算的原初判定标准,提出解决判定问题的结构判定法和范式判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合演算对传统逻辑
本书系统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霍妮认为:“深入探讨有效地导神经症的各种动力,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一切神经症所共有的基本因素,这就是焦虑……无论神经症的结构多么复杂,这种焦虑始终都是引发神经症过程,并维持其运转的动力。”本书
本书着眼于诠释,故因诠释对象的不同而在结构上分成六个部分:读《大学》、读《中庸》、读《论语》、读《孟子》、《思问录》、《正蒙注》。这与一般著作以问题为焦点在全书分章有所不同。然而,这样一来,各个部分的讨论中难免会有重合与交叉之处,使得同一个问题(如理气观)的讨论有时分布在不同地方,而没有集中呈现。从这一点来说,全书以问
《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其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即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以及爱情与婚姻等主题。他围绕这些主题着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困惑。课程体系包括初识心理、心理问题探索、生命发展教育、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直面挫折、人际交往、解读爱情、职业生涯规划、魅力人格十个专题;章节项目设置包括寓意导言、探索发现、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团体活动、多媒体资料欣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视、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