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验论证角度重新审视戴维森纲领,并由此扩展至语义学和知识论等领域,是最近20余年分析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逻辑、博弈与认知研究丛书: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乃是关涉此最新趋势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Ⅰ部分是基于先验论证对戴维森纲领展开研究。作者认为,戴维森纲领的关键问题可以表述为“语言理解或交流的可能性
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就是《辜鸿铭讲论语》的由来。《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
在《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中,冯特集生理学大成,在生物进论的影响下,创造性地、系统地发明了一个科学心理学来研究人的感觉、体验、意志、知觉和灵感,同时研究了关于科学心理学的对象、方法、内容与体系等问题。
本书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选择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心理适应、自我发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恋爱婚姻、挫折应对、生涯规划等课题,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详尽的阐述和诠释。
中国佛教哲学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宇宙人生和修持实践的看法与主张。《方立天文集·第5卷: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套装上下册)》是对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系统、整体研究的成果。作者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力图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画出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全书通过总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五编的专题论述,阐明中国
我国宋代,易学家们大兴图式之学。纷纷就易的本质内涵和基因质料给以深度掘析,初步形成了以阴阳为核心内容的哲学自然观,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了对人文理念的理性构建。《易学科学思想:宋代易学六十四卦自然观》秉承宋《易传》之彖、象、文言等十翼之精髓,大发易之意蕴,对六十四卦的宇宙观进行了充分阐发,并附有新意。按《序卦传》的卦序程式
《公共管理文库: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初版于2002年,并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三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公共管理文库: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是服务行政理论的导言性作品,提出了通过价值理性的复归重建公共行政模式的新构想。全书基于
《诺贝尔奖得主的哲学思考(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10周年)》聚焦2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世界知名科学家,研究他们的哲学观点,尤其是他们关于科学哲学思考的内容、影响和斗争。对科学知识产生的动力和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把科学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讨论科学与复杂、科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等问题。通过这些分析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研究作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有的人生意越做越大,有的却越赔越多;有的品牌百年长青,有的则譬若朝露;有的人事业平步青云,有的则“半途而废”。究其原因,很多人不清楚“钱”和“命”哪个更重要,因而乐极生悲,泰极否来。《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在以老子的《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流传久远、深广,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法术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道教的产生和历史流变,道教林林总总的派别,道教的经典文献,道教哲学,道教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科仪、道教文学艺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