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慈善前沿丛书”的第四本,由十章构成,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研究的主要是新时代我国慈善公益的基本理论和模式,慈善公益参与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第二个板块研究的主题是我国慈善公益研究中的几个前沿问题,例如,慈善公益的税收政策、家庭财富传承、捐赠人建议基金慈善模式等;第三个板块研究的主题是中国慈善公益的
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一直是医学社会学的热点议题之一。本书从社会资本占有主体以及社会资本运作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出发,在经典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将家庭单元、数字技术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嵌入社会资本概念,运用量化的方法探讨不同主体与运作条件下的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发挥健康效应。
本书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21年“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系列课题辑录,所论如题,主要从案例意义、基本情况、方法策略、实践价值及机制等视角讨论了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系统集成改革、济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苏州吴江区创新工业生态“数字管理”、巴彦淖尔系统集成改革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
本书从新时代国家经济治理的角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的大逻辑,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崭新布局,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构了一个囊括调控主客体、调控目标、调控政策手段等在内的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背景下,用政治学、管理学、法
在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力推动下,环境宏观经济和政策已成为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和转化器。因此,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动态、宏观政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理论为宏观经济运行与长期发展实践指导方向。本书从环境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切入,
科技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科技、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重要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我国十分重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新时代,面对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的客观现实,我国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融合机制,实现
经济增长事关人类福祉。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及其驱动因素始终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大研究议题。正如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RobertLucas)所指出的,“只要经济学家开始思考增长问题,他就无心思考其他问题了”。本书聚焦经济增长与比较优势演化,运用基于产品空间的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的分析框架,系统回答了国家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资产价格波动与实体经济发展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书中首先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然后基于杠杆视角研究了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货币政策视角揭示了不同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及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接着实证检验了资产价格波动与实体经济相关主体行为的关联机制,最后从国际视角
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选定的对其他产业具有关键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持续性重要影响的产业。本书借鉴Antràs等所提出的测算方法,引入产业链位置与产业间距离评分,为更好地开展战略产业选择与投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支撑。基于产业链这一独特的视角,本书构筑了战略产业选择与投资综合模型,包括
以黄卫平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针对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十九大文件相关部分为基础,以习近平关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论述为指导,分析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在价值链的重构中占有优势,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全球经济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起到协调和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