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先商、早商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地区的考古材料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早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到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中南部下七垣文化和山东岳石文化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的结果,
东岗头遗址位于江苏省句容市。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初,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句容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考执字(2006)第44号同意,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确认遗址范围包括1957年南京博物院调查发现大山边和小山边两个遗址及相连部分等,发掘面积共计约3000平方米,遗址包括时代主要
《北大德国研究(第六卷)》所收录的文章是关于德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文学、法律等各方面的研究。作者有北京大学各相关院系的教师,以及其他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等的老师。对于读者较深入地了解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很大帮助。本书的主题为民族与国家,收录了来自中、德、日、韩四国著名的德国研究学者关于德国和东亚各国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有2013年马尔康县脚木足河流域调查,崇州紫竹古城调查、试掘,2002-2003年大邑盐店古城发掘,2014年西昌横栏山遗址发掘,温江区”西藏地质花园”商周遗址发掘,邛崃娃娃山、蒲江金马村汉墓发掘,成都市丁字街、江汉路古遗址发掘,成都天府新区永兴镇干塘村、双流九龙湖宋
本书主要讨论学术界争论的两个热点问题: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认为亲亲相隐之争的关键不在于血缘亲情本身是否正当,而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竟主张如何处理血缘亲情与社会道义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做出认真的分析与梳理,是亲亲相隐之争从立场走向学理的关键。二重证据法虽然*早由释古派学者提出,但也受到疑古派学者的启发,今天我们
地名中蕴含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见证千古历史沧桑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拉丁美洲的地名忠实记录了拉美民族融合的历史,再现了古代印地安文明的成果,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入侵及宗教传播的事实,记载了争取独立斗争中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迹。本书为人们多视角、多层次地了解拉美国家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在田野考古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使湖南迅速成为全国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的重要省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集收录的33篇考古论文内容涵盖湖南考古历史、湖南史前和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植物和动物考古、陶瓷考古、简牍研究、考古科技、文物保护、对外考古和数字化考古等
李敏华院士是杰出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酝酿到成立、发展,她都参与了其中的工作,为新****个专设的力学研究机构建设做出了贡献,不仅推动了塑性力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还指导了研究生和青年学子的成长。本书对李敏华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有助于读者了解李敏华院
本书讲述的是铁木真青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也速该把阿秃儿带着九岁的儿子铁木真相亲返回的路上,遭暗算身亡,众部落纷纷弃铁木真一家人而去。几个部落担心铁木真将来会复仇,千方百计地想除掉铁木真及其家人。母亲带着七个孩子一次次化险为夷、虎口脱险。蔑儿乞人为报当年铁木真的父亲抢走诃额伦之仇,抢走了孛儿帖。铁木真求助于脱斡邻勒汗和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