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作者在总结了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并在前版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本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以更多更好地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目标。全书分五篇,适合于90~128学时(或更多学时)的工科院校使用。力学篇包含质点力学、振动、波动和相对论。本书对相对论有较新的讲
本书是编著者根据多年讲授离散数学的经验和兴趣写成的,同时征求开设离散数学的部分院校的意见和建议,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实践编写而成。本书力求做到体系完整、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本书围绕着各种基本的离散数学的特点、理论及应用进行展开,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离散数据的掌握,培养离散数学的逻辑抽象和思维能力,以进一步
本书是《物理化学》(第六版)(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的配套教学指导书。本书共14章,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函数规定值,统计力学基本原理,混合物和溶液,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基元反应速率理论,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胶体化学。各章包含学习要求、内容提要、习题解答、综
本书中册包含4章(第11~14章)和6个附录(附录B~G)。第11~13章依次介绍时空的整体因果结构、渐近平直时空和Kerr-Newman黑洞,第14章详细讲述与参考系有关的各种问题,包括时空的3+1分解。附录B和C分别简介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和几何相,附录D和E分别介绍能量条件和奇性定理,附录F讲述微分几何很重要的Fr
《物理化学》(第二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课程建设工作精神和工科物理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11章,包括:气体的性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反应系统热力学、相平衡、电化学、统计热力学基础、界面现象的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胶体化学。书中注重阐述物理化学的基
本书主要围绕黏性对流体流动影响的物理本质及数学描述展开讨论。全书共六章,主要介绍黏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层流运动的流动特性。《BR》第1章介绍黏性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第2章讲述黏性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黏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性质。第3章举例介绍圆管内、平行平板间和同轴旋转圆筒间这三种能够获得解析解的黏性流体的层流流动。第4章
包括绪论、电位分析法及永停滴定法、光学分析法概论、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概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色谱联用技术等。
学习和掌握张量基本知识是研究各种物质和结构的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当然也是研究晶体结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然而,当前对张量的讲述和介绍方式的复杂化倾向,造成理解和运用它的很大困难。这本小册子试图通过笛卡尔坐标系和它的对偶坐标形式,引入张量概念和基本运算,阐明张量本质上是坐标变换,熟悉求和约定和指标表示是其关键,从而使张量
《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第二版)》简明介绍了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础知识(强调基本概念,理论模型的条件和应用限制,多不涉及公式的详细推导),着重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科学实验方法和对实验对象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其中包括溶胶、单分散胶体、纳米粒子的制备,乳状液、微乳液、泡沫、凝胶等实用分散体系的形成、结构与应用,表面活性剂
给出复指数系E(Λ)={e}在C中或C[-R,R]中可逼近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以及不可逼近的情况下,复指数系E(Λ)={e}的极小性,一致极小性和双正交系的求法,对={}加上何种条件,使得复指数系E(Λ)={e}成为框架(Riesz基、riesz框架、bessel框架),其中C是所有在实轴R上连续,且当t趋向无穷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