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青铜簋的起源、名称和作用;青铜簋型式分析;青铜簋分期与年代推定;青铜簋区域研究;青铜簋谱系研究;青铜簋器用制度;青铜簋环耳的艺术观察;青铜簋纹饰研究等。
本书对商洛市属下的商州区、丹凤县、洛南县、山阳县、商南县、柞水县、镇安县现存古建筑、历史村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展现,对其历史沿革、建筑艺术、结构类型以及保护利用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附有大量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村落的整体与局部照片。
《张肇达访谈录(1999~2013)》是中国服装设计大师张肇达先生的设计生涯回顾,虽然文稿的时间编年是从1999至2013年,但内容实则囊括了张肇达先生载业30年的丰富经历以及他见证这30年间中国服装产业兴起与发展的种种感悟。诚如张肇达先生所盼,期待《张肇达访谈录(1999~2013)》的问世能与同代的服装人分享一些记
本书内容包括:青铜罍研究简史;青铜罍的定名与功用;青铜罍的类型学分析;青铜罍的分期研究;青铜罍墓葬礼器组合分析等。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理论与问题”部分讨论了增长与发展理论的争论与评判、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因素、现行国际秩序下的南北分裂,以及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政策问题等;“他国案例”部分讨论了东中欧国家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付出的社会代价、俄罗斯劳动力市场的演变、加拿大医疗体系的优势与问题等;“中国案例”部分聚焦中国社会发展和制度转型的具体领域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第30辑)的“抗战史研究青年学者笔谈”“经济史研究”“文化与社会”“孙中山研究”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作者通过山西省柳林县的“guo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县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这两个“文化遗产”案例的并置,揭示了在复杂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这一看似统一连贯的概念与实践体系所包含的种种差异、矛盾和复杂性。以人类学的文化遗产整体观视之
辉县在河南省的北部,过去因发现大量的古器物在考古界得名。1950-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回县境内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有了许多发现和收获。本书分为琉璃阁区、固围村区、赵固区、禇邱区、百泉区五编,内容涉及殷代遗址、殷代墓葬、战国墓葬、汉代墓葬等。该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考古发掘报告,至今对于学术界仍有较大的
《台湾历史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编辑的台湾历史研究专业学术刊物,登载自古迄今台湾历史研究领域原创性的优秀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军事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并适当刊载有关台湾历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料,以期为台湾史研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后金(清)的崛起过程中,对于蒙古元朝遗产的继承是满洲政权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以满洲对于蒙古制度、符号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利用为切入点,以清初(太祖、太宗、世祖时期)满蒙关系中的官号、名号借鉴,盟誓和质子制度及理藩院活动,会盟制,封爵等政策、措施为考察中心,从满洲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