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文章主要来源于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论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民生发展”为主题。本书共精选论文14篇,分为社会管理体制转型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文化变迁与传承、基于群体视角的社会治理四个部分,涉及贫困、慈善、养老、产权、传统文化、社会工作、流动人口等议题,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民生
本书以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运作为主体,以北京市法律援助不同运作模式为客体,以规范和实施北京市法律援助制度为内容,以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构建和完善为目标,围绕如何提高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有效性这一核心问题,采取实证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以实现“所有人的正义”。本书用数据来说话,用资料来证明,北京市政府主导的
本书通过构建系统性指标体系,从总体性、增长性、均衡性三个方面反映中国职工的总体状况,在学术界首次推出了年度的“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在职工状况的量化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为中国劳动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多元化的视角。同时,通过职工就业、收入分配、养老保险、家庭消费、职业安全、职业卫生、集体劳动争议等专题
本书是2014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研究成果的集萃,包括了16份研究报告。这些成果均经过一定的鉴定、结项和评审程序,并获得了省领导的肯定。本书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展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整体科研状况和学术成就,为进一步推动“十三五”时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奠定
本书本着求真务实的学风,对我国有关证据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经验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国外的证据制度、证据法学理论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评价,有吸收也有摒弃;对理论探讨中的重要问题和不同观点进行客观的阐述,并以翔实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本书以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为根据,
本书主要记载了1978年12月至2016年中共青州市委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在此期间做出的重要决策、开展的重要活动、发生的重要事件等。突出了地方特点,全面科学地总结回顾了青州改革开放37年来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力求为推动青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打造地方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是地方社会科学院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以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为载体,每年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开展系列应用研究。持续多年后,这项工作蔚为大观,在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本书是2015年我院“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研究成果的集萃,包括了10份研究报
《国有公共企业监督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立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在参考国外做法并综合考虑国内学界观点的基础上,研究日本在内的国外公益性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而对完善我国公益性国有企业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书分六章就公益性国有企业监督治理的法律制度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一章导论;第二章公益性国有企业
该书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独立组织和编辑的法学学术刊物,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主题为“部门法中的社会科学运用”,主要探讨如何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如何在部门法层面与教义学形成“良性对话”。
本书是对中国历年法治发展状况的总结,全面记录了15年来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书中紧扣法治建设和法治实践主题,对这期间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对中国历年的立法与人大工作、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中国刑事法治、民商经济法治、社会法治、廉政法治和人权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