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重大咨询项目的成果。全书共分为三篇:新型工业化篇,绿色交通篇和节能环保篇。分别就生态文明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面临的挑战;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建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等进行了全面论述。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重大咨询项目的成果。全书分为五章,就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策略与政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生态安全与农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群和重点城市两个尺度,定量评估了京津冀城市群1980-2010年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城市群?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揭示了1980-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强度、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环境效率和生态环境胁迫的时空特征与演变。
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着全国生态安全格局。本书基于环保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第四课题“国家生态屏障带生态环境十年评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生态保护监管的重大需求,以遥感调查为主,结合地面调查/核查工作,系统获取国家生态屏障区2000
本书围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欠发达地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全国各个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及其后发优势,深入剖析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障碍,并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经验与模式基础上,提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诸多路径,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
本书从贵安新区山水田园城市实践切入,围绕新区农村综合改革社村标准化建设体系这根线,大量翻阅了关于三农、标准化、土地改革、确权、社村共同体、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园区、开发区、生命共同体等资料,结合自己农村经历和再次反复到新区三种类型村寨发展调研以及持续的主题式讨论,试图挖掘并分析社区与村寨这两个山水田园新兴城市基本单元,
本书主要着墨于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构建了符合广东省省情的规划环评核心理论,强化了规划环评的目标导向和决策导向;二是开展了针对广东省典型规划环评的关键方法实用性研究,明确了方法的适用情景和技术要点;三是创新了规划环评实施和管理模式,完善了规划环评工作机制,为广东省规划环评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内容包括: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基于WSR方法论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机理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分析实例研究等。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中国实践》首先总结国内外EPR制度的相关研究,并系统地阐述了与EPR制度相关的经济外部性、企业环境责任、清洁生产与产品生命周期、循环经济等理论,及其与EPR制度的关系;其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EPR制度的内涵、演进历程、实施条件;然后,在实践层面归纳了EPR制度在世界各国实施的经验;最后阐述了中国实施
本书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核查/调查数据,结合全国生态环境遥感野外核查和地面调查结果,并借助气象、水文、环境监测以及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