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贫困相关理论出发,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把握滇桂边境地区的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及特征,结合农户调研资料,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角度对滇桂边境地区的农户贫困进行测度。首先,在分析滇桂边境地区贫困现状和贫困测度的基础上,对致贫因素及致贫机理进行分析,主要从自然、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个角度分析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和特殊
《中国中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典型模式》即对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等典型省份26个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模式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成果。全书分为六篇、二十六章。第一篇“精准识别与精准脱贫模式”,分别总结和提炼了广西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模式、海南琼中县“12345”精准识别模式、广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模式、广西平果县“13345”工程促高质量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不再“又工又农”,而是彻底地“离土离乡”,在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在初始的成长阶段,还是在就业后的发展累积阶段,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都亟待加强,且需要社会各界一起“给力”,着力于新生代
本书对贵州省太子参产业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现代3S技术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着重对贵州省太子参产业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形成了包括太子参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太子参栽培技术、太子参生产与流通技术和太子参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几大方向的技术路线图,为广大种植企业与参农提供了标准化种植的技术指导和保障。
本书是一本深入研究蔬菜价格波动、传导及预测预警的著作。选取人们日常食用的大白菜、黄瓜、菜椒、四季豆和西红柿五种主要蔬菜,分析蔬菜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季节性、随机性,以及蔬菜价格波动的原因,探讨蔬菜价格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采用网络爬虫软件采集蔬菜生产、批发与零售价格数据,研究三个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传导机制。从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梳理了理论研究的现状、政策依据和理念以及中国农村建设的基本脉络,评价了乡村振兴的社会现状和发展水平,论证了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重点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
\t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
年庄村位于南阳盆地内的社旗县郝寨镇,是典型的农业县的农业村,土壤贫瘠,单单依靠农业生产并不能实现脱贫的目标,因此,年庄村在河南省地税局系统、县乡党政系统领导干部的脱贫帮扶下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培育、乡风重塑的新路子,这里的产业扶贫不仅仅是一村一乡的单打独斗,也是产业关联、连片开发实现区域性共同富裕的系统工程。社旗实施精准扶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是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2013年I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十八洞村考察,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开启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篇章。为落实习近平视察十八洞村指示精神,花垣县委、县政府将十八洞村作为全县探索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试点村,在驻村帮扶和产业扶贫机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