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植物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在力求全面地阐述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近年来较通行教材的内容,按照“植物的生命活动大致可分为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物质和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理念,将全书分成“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物质和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共3篇12章。其中,生长发育和
本书是在长期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写作完成的,全书分大型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部分,总计142科,1006种;采用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的形式,描述了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和主要用途,为延安子午岭生态环境建设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本书内容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与区域经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土壤中暗色丝孢菌进行系统采集、分离和分类研究的初步成果。全书在“通论”中介绍了此类真菌的经济重要性、研究方法、现代无性型真菌分类的主要根据、相关的术语概念,最后,列出作者们研究过的我国土壤中暗色丝孢菌93属的分属检索表。“专论”部分包含了对我国土壤中93属429种暗色丝孢菌的具体研究结果,每个种级分类单
达尔文对花生物学的研究先后撰写了三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它们分别是1862年出版的《兰科植物的受精》、1876年出版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和1877年出版的《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这三本书分别围绕异花授粉、近交衰退和性系统多态三个关键的繁殖生物学概念,基于二十多年的观察、实验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在综合各方面的证据的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版)包括概述和十一个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室的设计、建造及管理,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无菌操作技术,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植物脱毒技术,花卉快速繁殖技术,蔬菜快速繁殖技术,果树快速繁殖技术,树木快速繁殖技术,药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营与管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独立完成组培室的设计与预算工
本书以风积沙采沙迹地治理与植被恢复为主题,在对风积沙采沙迹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沙迹地土壤复配改良技术方案,以及植被营建的水、肥、生长调节剂调控措施。本书是作者对多年来风积沙采沙迹地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为风积沙采沙迹地植被重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撑,对风沙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的
内容包括:绪论、植物细胞、植物组织、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等。在编写过程中,根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著作、文献和兄弟院校的植物学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体现了本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保持了适
本书以馆藏标本为基础,对东北地区植物的产地分布进行了系统整理、制图,力图反映目前掌握的东北植物的县域分布状况。本书收录东北野生维管束植物153科788属2537种9亚种408变种147变型,记载了植物名称、生境与分布,每种配以其在东北的产地分布图,全面地反映东北植物自然分布状态。本书蕨类植物按秦仁昌教授1978年的系统
本书以东北地区野生植物调查为基础,补充了5年来东北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专项调查得到的最新物种照片和分布信息。我们对东北地区植物的产地分布进行了系统整理,编写成本图谱,力图反映目前掌握的东北植物的野外分布状况。图谱收录东北森林植物1000余种,记载了植物名称、生境与分布,每种配以该种植物在东北产地的野生图片,全面地反映东北植
该书记述了产于我国的马勃科和栓皮马勃科真菌9属53种.有线条图55幅、扫描电镜图版8幅,是对我国马勃科和栓皮马勃科系统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对一些食用和药用价值较高的种类还介绍了它们的子实体所含的主要成分和利用情况。书末附有重要参考文献及中名、学名索引。